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国际气象节丨揭秘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的“秘密”
来源:徐州日报   2025-02-10 10:43:00

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当我们打开手机查看分钟级降雨预报时,是否想过这些精准预测背后藏着怎样的科技密码?让我们走进气象科学的“智慧大脑”,看看现代天气预报如何“算”出风云变幻。

如果把大气运动比作交响乐,数值天气预报就是解码乐章的数学公式。气象工程师将地球大气切割成无数三维网格,每个网格都对应着温度、气压等物理参数的数学方程。通过超级计算机每秒数万亿次的运算,这些方程最终“演奏”出未来天气的乐章。江苏省气象台工程师李特解释:“就像手机摄像头像素越高画质越清晰,计算机性能提升能让网格从‘马赛克’变成‘超清画面’,台风眼墙结构、雷暴单体这些细节都无所遁形。”

AI技术则为传统气象模型装上了“学习型大脑”。面对强对流天气这种“暴脾气”选手,传统模型常因计算量过大难以捕捉细节。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多年来的气象大数据,自主发现了积雨云生长的时空规律。现在江苏已实现乡镇街道级的分钟级预警,当AI识别出某地上空出现“棉花糖快速膨胀”式的云图特征,15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冰雹预警就会直达居民手机。

3.6万自动气象站、216部雷达、8颗在轨气象卫星共同织就“天空监测网”。去年台风“贝碧嘉”来袭时,这套系统实时捕捉到其“双眼墙”结构变化,为长江水域船舶避险赢得黄金3小时。气象部门用“咬合式”防御链守护安全:从智能网格预报锁定冰雹路径,到交通部门联动管制高速公路,科技让每场暴雨都有应对之策。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挑战,江苏建成了覆盖天、空、地的三维监测网络。江苏省气候中心杨杰工程师展示的“城市气候变化风险预估系统”能模结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进行预估,为城市规划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正如气象工作者所说:“精准预报不仅是科技竞赛,更是对生命的承诺。”当科技与自然对话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我们应对风雨的底气也愈发充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文 王子杰/视频

标签:网格;手机;大脑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最新消息.jpeg.jpg
即日起,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
微信截图_20250210105449.png
据网络平台数据,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超78.09亿。
cyRsYajP7STvVkjKn8h2qWjg.png
当我们打开手机查看分钟级降雨预报时,是否想过这些精准预测背后藏着怎样的科技密码?
bc1a5d4a1469471598608b01cd0b4bcb.jpg
春节期间,徐州陆港集团累计服务保障中欧班列开行2列、发运内贸班列2列、铁海联运100TEU (标准集装箱)。
2025021008435393401990.png
当下,流传千年的中国音乐,正以更加优美、鲜活的姿态,融入大众,融入时代,融入世界。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