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我市举办2020年首场人才问需“月谈”,邀请海归创业者、外籍企业家和高校校友会、社会团体、风投组织的专家,围绕“人才国际化”主题进行座谈交流,共同为南京汇聚全球创新人才资源,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大院大所众多,校友资源是引进国际人才的重要渠道,东南大学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朱文俊说,我们正在加强与各地特别是海外校友的联系合作,成立校友智库,打造校友创新学院,举办校友创新创意大赛,将校友经济模式与人才引进模式有机融合,把海外校友和科研人才引回来。南京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晓东建议,创新名城建设,需要国际化的视野,要在全球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人才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要在海外人才“引进来”的同时,让本土人才“走出去”。
“充分发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对人才国际化很有必要”,江苏领航人力资源服务集团董事长徐苏安建议,南京要做实做强人才驿站,在海内外中心城市设立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发布、赛事活动、事项办理等“一站式”服务,搭建好人才来宁创新创业的国际化快速通道。江苏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黄韬说,就创投基金视角而言,南京可以从人才的“基本需求”和“事业拓展”两个方面发力,酝酿成立市级人才基金,筹建人才创投联盟,定期开展活动和项目路演,为人才提供精准扶持。
通过人才国际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硬实力不可或缺,软环境同样重要,南京庭布苏新型材料研究院院长范士亮建议,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有海外合作需求的外向型机构,应该给予更加便利的政策和条件,比如说不同国家间双向缴税的问题,购房的问题,甚至细化到信用卡的使用。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南京业务中心总监刘日参与了2018、2019两个市委一号的政策评估,他建议,南京要策划有国际显示度的城市IP,以城市文化建设为先导,提升文化识别度,塑造有独特气质的南京品牌和标签。
在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中,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也提出了“国际化”要求,加大海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鼓励企业在全球建设“人才飞地”;加大对产业紧缺的外籍高端人才奖补力度;外籍高端人才居留许可证、工作许可证市级办理时间,最短压缩到5个工作日等。接下来,我市还将进一步细化人才系列新政的具体举措,打造人才国际化所需的软硬件支撑,营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引导全球创新人才资源更快更好向南京集聚。
据了解,去年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问需“月谈”制度,市委组织部会同科技、人社等部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关注一类问题,通过与人才、专家、机构的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定责督办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向他们咨政问计,有效增强了政策落地和对接服务的针对性。截至目前,“月谈”已举办10场。(融媒体记者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