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全称“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在神经、心脏、肺部、骨关节等临床诊断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由清华大学和新鸿电子共同研制的基于碳纳米管分布式X射线源的医用超快高清成像设备获得立项,有望实现技术新突破。
作为最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CT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技发展,推动疾病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然而,从应用之初跨越半个世纪,螺旋CT每秒3—4转已经达到转速极限,但距离“真实”仍有一定差距,这极大制约了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疗。
如何在X射线这一应用于医学影像100余年的“老古董”上“刻新花”,成为CT技术实现新飞跃的关键跳板。
8年前,新鸿电子有限公司决定落户金坛。
叠加“地区产业集群”“同方威视等集团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清华大学等专家和技术资源”“全球首创技术基础”等多重优势,新鸿电子用8年多时间娓娓道来“0到1”的故事,实现高端器械关键部件中国造。
从量变到质变、从自主研发到同台竞技,在全球创新赛场上,市场、需求、技术三线并进,时机已到,新鸿电子开始“整活儿”。
2021年,新鸿电子推出全球首创的“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化”项目并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多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名单正式公布,清华大学和新鸿电子共同申报的“基于碳纳米管分布式X射线源的医用超快高清成像设备”获得立项。
获得“国字号”金名片,作为核心器件技术提供者,新鸿电子有哪些独特优势?
首先是“速度”——目前,主流的医疗CT完成一次扫描需100—200毫秒,而“基于新鸿电子的碳纳米管分布式X射线源”这一核心器件研制的超快速CT成像设备,能以每秒70帧的速率拍摄心脏运动的高清过程,完成一次扫描仅需10毫秒,将时间缩短10倍以上。新鸿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唐华平自豪地说:“新鸿电子的全新X射线源是在一个真空腔体内高密度布置几百个焦点,通过电控切换的方式,可以程序化、智能化地设置工作顺序和参数。”
其次是“精度”——想象一下“子弹时间”的拍摄场景:在演员周围,使用“一组密集阵列排布的相机”替代“单一相机在滑环轨道上拍摄”的方式,实现不同角度对人体姿态的捕捉。前者即新鸿电子超快速CT技术,后者则是传统滑环CT。瞬态扫描捕获一个心动周期内的高清三维图像后,即使微小至亚毫米粗细的血管病变也将无所遁形、精准定位。新鸿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鑫表示,新鸿电子是全球唯一可稳定量产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的企业,企业定位是国内高端X射线影像技术引领者,力争成为行业“单项冠军”。
最后是“广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在站稳国内市场后,“出海”是为数不多给人惊喜的增量空间。2023年,新鸿电子产品被纳入美国医疗保险范围,成功打开北美市场,并“敲门”欧洲、日本和韩国,开启海外布局新征程,商业覆盖面持续扩张。“自主研发的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技术是企业迅速登陆北美市场并获得成功的关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希望让国内患者尽快享受到新技术在诊疗上带来的便利和进步。”新鸿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辉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医疗科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核心关键词是“医学+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2024年金坛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整体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企业的持续投入释放出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透露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坚持与探索。我们惊喜地看到,行业创新的“阀门”已经松动,更多如新鸿电子一样的科创主体涌向拐点,成为助力中国产业引领科技浪潮的先行者、助推器和价值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