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南通
深耕“试验田”,南通开发园区再出发
来源:新华日报   2020-09-15 11:10:00
一场以“去行政化”为主要目标的改革在南通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快速推进。今年以来,从园区整合、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发力,南通各类开发园区变阵再出发。”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羌强介绍,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 1 + 1 ”产业,南通开发区设立国家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园,集聚了东和半导体、台湾钛昇 、国芯微电子、亚洲脉络等一批重点企业。

一场以“去行政化”为主要目标的改革在南通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快速推进。今年以来,从园区整合、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发力,南通各类开发园区变阵再出发。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各类开发园区要在招引项目、集聚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担当大任。”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说,各类开发园区必须通过去行政化改革瘦身强体,回归发展经济主体职能,激发改革开放创新动能,奋力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火车头”、招商引资“主战场”、深化改革“试验田”。

创新融合,江海大地澎湃“园区力量”

过苏通长江大桥,桥北两块巨幅广告牌格外抢眼,一块是苏通科技产业园区,一块是锡通科技产业园。从今年春天开始,两个园区拥有了新的名字:苏锡通科技产业园。

“苏通”“锡通”,分别是南通与苏州、无锡跨江融合打造的共建园区。近3年,两个毗邻的园区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年均增幅均超过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超过40%。“但由于地理相近、功能相近、产业相近,两个园区资源重复、格局类似等困境,做大做强面临天花板。”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王凯介绍,今年初,南通大手笔对两个园区进行整合,目标通过“合二为一”实现“1+1>2”,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制造业产值和服务业营收双破500亿元”,初步建成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

新组建的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只是南通众多开发园区中的一个。从1984年诞生我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到目前,南通已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7家,总数位列全省第二,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家。

创新融合,跨区域合作共建,是南通园区建设的鲜明特色。走进启东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的牌子高高矗立。这个5平方公里的“园中园”,是江苏与上海首个跨区合作的“试水样本”。以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为代表,南通已打造了10多个跨江、跨省、跨国合作共建园区,持续释放“强磁场效应”,集聚新理念、新科技、新产业等发展要素。

去年,南通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以约占全市1/4的面积,贡献了41.9%的地区生产总值、42.7%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的进出口总额;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2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82个、约占全市2/3。

减负放权,打造迸发活力第一平台

尽管如此,对比一江之隔的苏南,南通开发园区却“多而不强”。经过一次次跨江“取经”和头脑风暴,今年以来,一场针对园区的改革在该市快速推进。

1—7月,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110亿元,另有在手在谈项目61个,包括4个50亿元以上的“巨无霸”。成绩的背后,是一支精干高效的招商团队。如皋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郝晓东介绍,按照“去行政化”要求,如皋开发区“区街分设”改革迅速到位。开发区更多的人手从社会事务管理中脱身主攻经济发展,专职招商人员由12人增至60多人,达到开发区工作人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实行区镇分设,是为了让开发区回归集聚项目、集聚产业主责,真正打造迸发经济活力和动能的第一平台。”南通市市长王晖介绍,大部分开发区原先实行“区镇(街)合一”管理体制,在发展之初有利于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和工作统筹协调,但伴随开发区的成长,社会事务、农业农村等工作牵扯了园区大量精力,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必须通过改革激发动能。

“从申请办厂到拿到土地证,只用了35天!”投资近两亿元建厂,江苏万拓新材料负责人崔华对“海安开发区速度”赞叹不已。海安开发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大力减事项、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项目审批已实现“1220”,即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个工作日。

南通市商务局局长李玲介绍,激发开发园区发展活力,南通推动“减负”与“放权”相结合,省级以上开发区均新成立了行政审批局,以“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实现“园内事情园内办”。南通还编制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赋予国家级开发区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等行政审批权限,今年将逐步推广到省级开发区。

错位发展,特色园区“耕种”特色产业

5月底,总投资150亿元的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扩容项目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成为该区聚力打造大数据产业新地标。

从纺织轻工、海工装备到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南通开发区在36年发展历程中,曾多次调整产业主攻方向。“南通开发区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土地空间减少等诸多制约,必须抢抓最有爆发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羌强介绍,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1+1”产业,南通开发区设立国家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园,集聚了东和半导体、台湾钛昇、国芯微电子、亚洲脉络等一批重点企业,正全力推动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产业同质化、特色不鲜明,曾是不少开发园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今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下了“硬任务”——每个开发区都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明确重点打造的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的1至2个新兴产业。

做粗产业链,提升辨识度,南通开发园区重构产业版图。南通高新区围绕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一主一新”产业,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先行区;海门开发区崛起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现代建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如皋高新区集聚软件从业人员两万多人,落户小咖秀、凌志软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获评全国县级市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通州湾、洋口港、海门港、吕四港一体共生的“大通州湾”,“合”中也有“分”:洋口港片区重点建设LNG能源岛,打造集液化天然气接卸基地、仓储基地、销售基地和集散中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通州湾示范区重点发展临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金属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海门港片区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天精品钢产业基地;吕四港片区大力发展冷链、装备、电商等现代物流,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发展集装箱、通用散杂货物流,建设全国粮、棉、油、糖及冷链物流基地。

本报记者 徐 超 贲 腾 陈 明

标签:园区;南通;江海

责任编辑:刘慧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平台;互联网
江苏印发《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相关企业可给予高达1000万元的奖励。
无锡;香港;人才
太湖水碧波荡漾,大湾潮澎湃不息。4月24日, “双湾融合共创未来” 2024无锡—香港创新合作发展交流会在香港举办。大湾区知名专家、学者、乡贤等高层次人才代表,重点知名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人才、科技、金融机构代表,无锡重点知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齐聚香江,共绘“双湾融合”的宏伟蓝图,共启“珠联璧合”的崭新篇章。无锡还将无锡人才IP与本地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文创礼品,人才工作品牌IP阿福阿喜也和“同事们”一起赴港,向香港各界展示无锡厚重而鲜活的文化韵味,拉近香港英才与无锡之间的距离。
汉族;女子;同事
4月25日,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省见义勇为勇士榜”,共有10位见义勇为人员光荣上榜。
集装箱船;绿水;海运
4月22日上午,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 ” ,安全靠泊上海洋山港。
拉贝;托马斯;日记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连线约翰·拉贝先生嫡孙、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托马斯·拉贝。
口岸签证;无锡市;高层次人才
22日获悉,无锡市外籍人士永居受理总量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占比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家属占比超过80%。
无锡;樱花;樱花友谊
日本与无锡,一衣带水,源远流长。随着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在为两地友好关系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让合作发展彰显出更多韧性。
淮扬菜;中华文化;扬州大学
好的菜名翻译不仅能引起食客的食欲,更可以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苏州;人工智能;科技创新
作为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苏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紫金山;研发;实验室
4月16日至18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