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南通】百年大生升级焕新,万锭用工10人以下
来源:南通发布   2024-04-12 11:06:00

8日,记者走进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智慧纺纱工厂,厂房明净敞亮、恒温恒湿,仅有数名工人在巡检,10万纱锭高速旋转,所有流程实现自动化和智慧化,工人只需根据系统提示进行故障处理。“从清梳联开始,经过梳并联、并并联、并粗联、粗细联、细络联,再到络包库联结束,智能物流系统的应用让所有生产设备智慧运转起来。”大生集团智慧纺纱工厂副主任夏晶介绍。一季度,大生集团智慧纺纱工厂产量达2200吨,实现销售收入5710万元。

智慧纺纱工厂将原来需要大量人工管理的生产流程统一在系统智能管控之下,将原来大量需要人工搬运的原料和半成品实现自动输送,将原来大量需要一线工人掌握高超技能的操作简化为装备的自动标准化……连接智能物流生产线,以智慧化大幅提升高效生产,智慧纺纱工厂生产效率提升约15%,吨纱综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万锭用工10人以下,单位人力资源成本仅为传统车间的二分之一左右。

大生集团前身为大生纱厂,由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895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不间断生产经营129年,被誉为中国纺织的“常青藤”。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不但要坚守传统主业、传承好企业家精神,更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智改数转网联”实践,已成为百年大生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效益增长的新引擎。大生集团积极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近5年投入改造资金超10亿元。2015年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2017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22年建成投产“十四五”国内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2023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大生集团智慧纺纱工厂项目是建立在数字化纺纱车间项目成功的基础上,运用5G数据传输及智能管理云平台等技术,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建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全流程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管理等系统。“‘十三五’期间,我们打造了全国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万锭用工降到15人。‘十四五’期间又打造了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真正实现生产在线监测、自动传输包装、智能仓储管理等功能,万锭用工10人以下。”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介绍。

智慧纺纱工厂项目的实施,顺应了南通发展高端纺织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需求,在基本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走精品、优品之路,带领和促进南通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上游源头提高南通纺织产业的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为南通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产生示范引领作用,走出了高端纺织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大生路径。

上月,大生集团、南通二棉联合开发的“生物质纤维混纺抑菌纱线”,获评“2024/2025中国纱线流行趋势产品”。目前,大生集团已建立4个省级、2个市级自主创新平台,现有有效专利67件,12个新产品通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2个新产品通过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主持制定、参与制定各类行业标准10余个,在高端纺织前沿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纺织行业要积极布局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挖掘产业发展活力与潜力,推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纺织先进制造深入融合,稳固纺织行业供给能力和产业体系基础,共创行业新型工业化的锦绣未来。”漆颖斌表示,大生集团坚持做好“传承”和“发展”两篇文章,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探索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新路径,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焕新升级的亮点典范。

标签:纺纱;智慧;智能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国际友人3.jpg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06f48aae-5fb6-4e30-942d-eb6f90859b64.jpg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329dd842-3e1b-42e9-9273-1d709378f406.jpg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c03f988b-6be3-42a7-b0e5-e2b42ef8abb7.jpg
经过近两个月的角逐,最终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以2∶0战胜江苏银行,获得冠军。
PCJyXEHLtZ3HDnFNaxYugEUJ.jpg
5月21日,2025 “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在无锡江阴拉开帷幕。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