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世外桃源的景象。世外桃源究竟在何处?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宿城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北云台山东南方,群山环抱,法起寺中的陶公祠向世人回答了这一历史疑问。自称是陶渊明后人的陶澍(公元1779-1839年),在清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在道光十五年,从东海的海州回到北京后,向道光皇帝讲述了云台山宿城一带:“鸡犬桑麻”“太平景象”。道光皇帝听后,龙颜大喜,谓:“此境与桃花源何异!”从此,道光皇帝的这句金口玉言,使宿城冠上了“桃源仙境”“世外桃源”的美誉。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陶澍出资,在原法起寺门旁一侧正式建一座祠堂,以纪念先祖陶渊明的东海之行。陶澍多次来东海的海州,对陶渊明有过深入的了解,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当地的知名学者、文人考证研究,指实陶渊明在晋隆安四年曾到过宿城,证明“桃花源记”是以当时郁洲山岛——后称宿城为背景之一写成的。
历史回放到10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他与现在的宿城,即东海中古郁洲山岛结缘,是与一次征战、游历有关。史书记载,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浙东一支造反起义队伍头领孙恩,攻打上虞杀死县令;隆安四年又攻打那浦,杀死晋朝卫将军谢琰,朝廷急遣镇军将军刘牢之攻打孙恩。圣谕扩军招陶渊明到刘牢之军中任参军,大部队追剿往东海郁洲山岛逃窜的孙恩。陶渊明到达山上后,见到沿路尽是桃树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向山凹里眺望群山环抱下这块地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一派宁静。这正是陶渊明一心向往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的田园生活景象吧!在征剿孙恩胜利后,陶渊明因母亲病故离职回乡。后来他把那段东海之行的经历写成了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古今的“桃花源记”。
一生中游历诸地的陶渊明,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饮酒诗》里所写:“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这是他在军旅生活里经历过的古郁洲山岛中的一段回忆,不也正说明相似的“桃花源”就是今天的宿城吗!
今天的宿城,这块“桃源仙境”,吸引无数人们前来观览。
走进这里,就走进了优美的天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绿树连山,清静无哗,是连云港市山水风光“海古神幽”四大特点中“幽”的代表。保驾山如青螺倒映、轻盈妩媚;枫树湾蝶舞飞花、溪水鸣琴,可媲美香山、栖霞;船山飞瀑、一泻千里、三叠飞泉、喷珠溅玉。海古神幽,幽在宿城,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来吧!宿城悠久的人文史迹,绮丽的山水胜景和那逝去的沧桑往事,让你去欣赏,去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