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扬州
扬州漆器厂开启直播首秀 国大师出镜直播扬州漆器咋制作
来源:扬州日报   2020-05-06 10:34:00
昨天上午,扬州漆器厂开启直播首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张太珍等在线解说,向网友们展示扬州漆器的厚重文化、精湛技艺,讲述漆艺人的工匠精神。

张来喜大师正在雕漆。 吴忠祥 摄

昨天上午,扬州漆器厂开启直播首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张太珍等在线解说,向网友们展示扬州漆器的厚重文化、精湛技艺,讲述漆艺人的工匠精神。

“业界有句行话‘百里千刀一斤漆’,说的是走一百里割一千刀才能得到一斤漆。扬州漆器用的就是树上的纯天然漆。”扬州漆器厂雕漆车间是张来喜直播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漆器制作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所在地。张来喜手拿话筒,对着镜头解说,现场有雕漆师傅正均匀地在木胚胎上来回刷漆,“每块胚胎上的漆要达到500层,厚度达2-5厘米,每天要刷1至2层,刷完漆还要在两年内完成雕漆全部工艺。”

扬州漆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其制作工艺复杂,包括点螺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刻漆工艺等,而其中的点螺工艺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

当天,漆器点螺大师张太珍也来到直播间,就网友关注的点螺技艺作介绍,“漆器点螺工艺曾在清晚期后失传两百多年。经三年多调研试制,扬州于1978年恢复了这一工艺。”在扬州漆器厂三楼的点螺车间,张太珍一边解说一边拿起桌上比拳头还大的贝壳,“挑选海中的贝壳,有规则地锯开,经过加工,再拉平,然后分割成各种小块。”

对着镜头,张太珍大师拿起一盒“文房四宝”,“它的外表采用点螺工艺,以优质贝壳、夜光螺、鲍鱼壳等为原料,再制成薄如蝉翼的料片,在上面精心镶嵌成小似针尖、细若秋毫的点、线、面,再经髹漆磨平、抛光等流程,最终构成一幅精致优美、五彩缤纷、随光变幻的漆器画面。”张太珍一番介绍,让网友们直呼:“太神奇了!”

当天,张来喜、张太珍两位大师还现场拿起刻刀,雕漆、点螺,让网友们一饱眼福。(通讯员 扬国资 扬工美 记者 吴忠祥 肖为)

标签:雕漆;大师;漆器

责任编辑:刘慧

威尔逊;南京大屠杀;鼓楼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承
见证两个“32”背后一个又一个家庭为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所做出的努力。
视频;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
一幅长卷穿越时空,感受缅怀与纪念、记忆与和平的生生不息。
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留学生
纪念碑前,在宁留学生神情肃穆,静立默哀,依次敬献手中白菊,以表缅怀之情。
南京大屠杀;传承;纪念馆
有这样一群人,接过铭记历史、捍卫真相的接力棒,传承着民族之殇、吾辈自强的记忆与使命。
在苏州工作生活7年,麦子如今依旧生活在运河边,这条运河对中国也意义非凡,它就是中国大运河。
南京;司令部;军官
近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卢彦名从日本有关渠道征集获得了一本拍摄于1938年南京沦陷时期的相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南京
2024“中国南京周”时隔一个月再次走进法国。
汉语拼音;独特文化;旅游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师生致力于研究和推广汉语拼音文化,他们将汉语拼音元素和文旅元素巧妙结合,精心打造了一张全新的文化旅游名片,生动展现了常州作为“汉语拼音之乡”的独特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