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扬州】让历史可阅读 文化可延续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2024-01-16 11:22:00

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项目是2023年度扬州市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重点工程项目,并被列入江苏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项目。据了解,小秦淮河区域有机更新全面启动实施,先行实施建设北讲经墩、营城园、净业庵、沈复寓所等北段十个节点,未来这条古城内唯一的城市内河及沿河区域将再现青春和活力。

更新原则 小尺度 渐进式 微更新

目前,大东门桥南侧已经围起施工围挡,河东岸部分建筑已经拆除。河西岸的漆器二厂区域,破旧的建筑物也已拆除,挖掘机等施工机械正在现场作业。

小秦淮河是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城市内河,旧称新城市河,北连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约1.98公里,原河道宽约25米,目前河道宽约12米。小秦淮河位于明新城与明旧城交界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两岸街区曾是清代最繁华的地段,它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横跨小秦淮河上砖石结构的单孔桥梁有十余座之多,过去常有游船穿桥而过直达瘦西湖。2公里长的河道均是石栏围岸,河边桃柳相间,三步一株,枝条交错,夹以萋萋芳草,游人沿河行走如在画中。而沿河住户均枕河而居,大多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灰白墙脚线,沿线的一些楼房飞檐翘角,格扇花窗,古色古香。

小秦淮河二期项目方案由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团队主导创作,项目整体分为三个功能段,分别为:北段文旅观光带(盐阜路—文昌路)、中段滨河活力段(文昌路—甘泉路)、南段生活体验带(甘泉路—南通路),整治范围面积约24.37公顷,计划总投资约11.6亿元,2023年12月28日工程先行启动了净业庵节点建设施工。

据了解,小秦淮河城市更新项目将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和“自下而上”的更新方式,遵循“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保护更新原则,通过采用“留、改、拆、补”的思路进行,把小秦淮河打造成为历史可阅读、文化可延续、空间可体验、生活可提升、实施可操作、运维可持续的“3.0城市更新版本”。

十个节点 北讲经墩等先行更新建设

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项目将先行实施北段十个节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整个项目的逐步实施。十个节点包括:北讲经墩、营城园、净业庵、沈复寓所、大涤草堂、漆器二厂、大东门、十巷东、珍园非遗园、台地园,涉及房屋建筑面积约29700平方米,项目通过分步提升完善片区巷道、照明、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并对小秦淮河道进行水质及沿河景观、驳岸提升。

此外,二期项目将打造“窄路面—密路网—微循环”交通模式,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增设过河桥梁、统筹现有道路等方式疏通地区内的街巷“毛细血管”。新的城市街巷空间格局将增加小秦淮河两岸的联系,改善街道通达性与可步行性,实现分单元全域两分钟机动交通可达。

根据相关计划安排,北段十个节点中,城控集团计划近期先行实施净业庵、大涤草堂、漆器二厂和珍园口袋公园四个节点的更新建设,中远期实施盐阜路、大东门公园、台地园、沈复寓所等节点。城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上下将全力以赴,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实施,力争将小秦淮河改造成为新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改造的扬州样本。 通讯员 陈海亮 秦晓丽 居建平 记者 张孔生

标签:秦淮河;沿河;寓所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