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江和运河交汇的重要港口城市,其境内航运的安全畅通,对国家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曾经,古运河的水出南门之后,沿着笔直的河道一路奔涌向长江,然而,由于地势的影响,丰水期往往水流速度过快,枯水期又难以蓄水,极大影响了漕运和灌溉。充满智慧的扬州人寻求改变,采用舍直改弯的方式,人为造出了三道弯,减缓了水势,成就了中国古代运河水工的一个创举。
给水流“减速”
“三湾抵一坝”的水工智慧
黄河夺淮之后,运河水流的走向从自南向北转为自北向南,加上扬州地势北高南低,上游淮河经扬州古运河流入长江时,水势直泻难蓄,行走运河的漕船、盐船常常在此搁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明)万历二十五年四月,江都运河南门二里桥一带水势直泄,为盐槽梗。”
大禹治水之后,水利治理通常是疏导,裁弯取直便是惯常手法。降低流速,例行做法是筑坝拦截,令河水受阻减缓。明代扬州知府郭光复却舍直改弯开挖新河,将200米长的直道变成1800米的河湾,以增加河道长度和曲折度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和减缓水的流速,形成著名的“运河三湾”。
湾,《广韵》:“水曲也”,表示水流弯曲之处。如今所谓“三湾”,有大三湾与小三湾之别。
“大三湾”是指从如今宝塔湾、向西至龙衣庵折而向南的新河湾、再折东南的三湾子,再向南至扬子桥的一段古运河。
“小三湾”即三湾子,指今剪影桥入折东向、以弧形折向向南,再向西至凌波桥转而向南,汇入古运河。今人所指三湾多数是小三湾,是三湾风景区的核心。
乾隆《江都县志》载:“新河,在城南二里,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巡盐御史杨光训奏发帑七千缗有奇,檄知府郭光复开浚,自南门二里桥入西东,长一百六十丈(533米)折而南,长四百一十丈(1367米),又折而西,长一百六十五丈(550米)周迴共六七里,从姚家沟入旧官河。”这里所指,就是小三湾。
“三湾形成之后,水势得到控制,既确保了航运的通畅,又提高了运河上游的水位,利于扬州城内市民的生活。” 扬州市社科联主席晏明说,在自然河流形成的过程中,也会存在随着水流冲刷形成自然弯道的情况,但是在没有飞机航拍视角的那个时代,古人以人工的方式创造三湾,留下了“三湾抵一坝”的佳话,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三湾成为古代运河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创举。
运河三湾生态湿地公园
取消航运功能
黄金水道沦为“黑白灰”
晚清漕运废止后,三湾河道一度荒弃,随着京杭大运河开辟新航线之后,古运河的航运功能也逐渐削弱。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航运功能仍旧保留着。
“小时候我们下古运河游泳,有船只经过时,是要注意避船的,一个猛子从船的这头扎进去,再从那头冒出来。”晏明的童年里,也有关于三湾美好的回忆,“我家住在瓜洲,每年暑假、寒假去外婆家,都是要坐船经过三湾的,那里有成片的芦花,夏天盛放、冬天萧瑟,一大片,随风摇曳,非常漂亮。”
那时候,从瓜洲沿着古运河出发,拐个弯,见到高耸的文峰塔,“宝塔到了!”晏明知道,扬州就到了,心情也雀跃起来。
“当年我父亲在汊河中学做老师,学校在高旻寺附近。中午孩子们是要在食堂吃饭的,食堂烧火需要柴火。冬天,我父亲就带着学生们去三湾割芦苇,雪地里不好走,孩子们怕弄脏了鞋,一个个的把鞋脱下来,光着脚走在雪地里。芦苇割完了,再一捆捆扎起来,有时候割得多了,一次拉不回来,就搭个窝棚,我父亲在窝棚里过夜,守着这些芦苇。”晏明从小生活在运河边,对于运河水,有着特别的亲近感。
后来,当三湾的航运功能彻底丢失,逐渐成为一个工业聚集区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晏明感觉到极大的落差,“农药、皮革、建材等80多家工业企业在河边聚集,砂石场、养殖场也紧跟着来了,一时的经济增长给三湾带来水质和环境的严重损害。”当时,水质恶化、河道淤浅、岸堤老化破损、两岸棚户林立,成为城市的“黑白灰”地带,而在这里流淌了千年的运河水,竟成为了劣五类水质,触目惊心。
镇水神兽
全力修复生态
运河三湾绝境“重生”
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牺牲环境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发展。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扬州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遵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指示要求,全面推进三湾区域环境整治。
2015年,运河三湾景区被列入扬州市委、市政府主导的30项重大城建项目。同年6月,三湾生态修复工程启动,规划形成总占地面积3800亩、核心区面积1520亩的大型生态人文景区。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环境问题中,扬州三湾就在其中。以这次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扬州快刀斩乱麻,从搬迁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着手,推进三湾周边的农药厂、制药厂、食品厂等工业企业逐一搬迁,退让出来的土地有序开展污染治理,同步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生态修复。三湾片区在督察整改和生态修复期间,累计关停搬迁工业企业89家,退耕及修复湿地680亩。
彼时,还在交通部门工作的晏明参与了运河三湾的改造工程,“当时我们提出,将古运河瓜洲到茱萸湾这一段,彻底改为旅游航道,对沿岸环境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打造,才了现在运河沿岸那么美丽的风光带。市民游客无论是漫步在运河边,还是乘船徜徉在水面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美。”
2017年9月,运河三湾全新亮相,昔日臭气熏天的“脏乱湾”,蝶变为一个占地面积3800亩、核心区面积1520亩的大型生态文化公园。2018年,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水利部授予“古运河水利风景区”称号。以运河三湾建设为“点”,周边环境整治为“线”,东南片区改造成“面”,扬州还同步配建七里河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公园,如今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示范区。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湾视察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2021年,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入选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2023年9月23日,在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一场游泳赛事在此鸣笛,350名来自运河城市的游泳选手有序从三湾景区地标剪影桥处下水。这是扬州运河三湾水域首次举办游泳赛事活动,如今的三湾,水质已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昔日臭气熏天的“龙须沟”,真正成为一条融入人们生活的生态河、幸福河。
运河水工雕像
古韵今风交织
续写三湾的运河“传奇”
2018年10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确定选址在三湾公园。2019年5月开工建设,历时600多天,2021年6月正式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巧妙地设计出大运塔,与古运河三湾上下游的文峰塔和天中塔交相辉映,形成绝妙的“三塔映三湾”胜景。
“古时候也有‘三塔映三湾’,当时的三塔,是文峰塔、天中塔,以及瓜洲的大观楼,如今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了扬州南北交融、刚柔并济的特质,在内容上,则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宏伟与壮丽,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一个窗口。”晏明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子三湾,是扬州作为运河原点城市以及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对于三湾的加冕。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自开馆以来,受到了市民游客的热烈欢迎,网络预约常常都是“一票难求”。
与博物馆同期建设的大运河文化街区一期工程也在2021年正式开放,占地面积100亩的街区吸纳了美容馆、健身馆、非遗馆等丰富业态入驻,如今,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二期工程包含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将呈现出一个包括奥莱枫叶小镇以及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在内的城市文化新空间。”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于静介绍,二期工程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面建成,通过精心的打造,让游客们能够游在三湾、食在三湾、美在三湾。
202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中国大运河申遗展示馆在三湾公园正式揭牌,展示馆六大专区,全面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的历史进程和申遗后扬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最新成果。
于静表示,运河三湾风景区将主动作为,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融合,持续擦亮三湾这张运河名片,续写属于三湾的运河“传奇”。
统筹 朱广盛 记者 林倩雯 实习生 陈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