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到1985年,累计收入6200余元;1986年到1995年,累计收入27000余元;1996年到2010年,累计收入超过43万元……南京68岁老人陈志海家庭的“生活账本”,是江苏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缩影。
发布会现场
5月20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人民生活专场发布会,介绍江苏如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书写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全省人均GDP12.1万元,“百姓富”得到真正体现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紧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扎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百姓富’得到真正体现。”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说。
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全省人均GDP12.1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1.7万美元,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
在此基础上,江苏城乡居民的收入稳健增长,共同富裕呈现新格局。2020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39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01元;与2012年相比累计增长93.4%,年均增长8.6%。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02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年均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突破2万元,2016年突破4万元,2019年突破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突破万元,2018年突破2万元。
不仅全省,江苏13个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再上新台阶。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一波表示,2020年,常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805.3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26位、5年前进8位。
宿迁市副市长林小异介绍,2020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达3262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6.1倍,2012年的2.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21亿元,是建市之初的64.7倍,2012年的1.4倍,均位列全国80强。
在居民收入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江苏也注重区域协调,全方位促进“百姓富”的均衡发展。刘兴远介绍,近年来,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收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比和农村居民收入比均有所下降。
随着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缩小,13个市也提出了“十四五”经济建设的崭新愿景。“我们本着‘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的原则,对‘十四五’指标作了具体安排。”宿迁市副市长林小异介绍,GDP年均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到“十四五”末,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再上一个千亿、百亿台阶。
教育医疗就业全覆盖,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
在收入升级的基础上,江苏还系统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介绍,为了化解学龄人口增加与学校数量不够的矛盾方面,江苏省通过精准开展预警预测、科学规划布局、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建学校和强化政策保障的方式解决基础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按照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行项目化推进,每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以上,义务教育学校350所以上,普通高中50所左右。”顾月华说。
在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的过程中,江苏不断增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保障重点人群健康、加快综合医改试点,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卫生健康投入达4263亿元,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80元,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7.51岁提高到78.78岁,居全国各省区第二位。”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泽森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介绍,近年来,江苏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以就业规模为例,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72.89万人,年均新增超过130万人,绝对数量跃居各省区市首位,占全国比重也从1/10提高到1/9;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4.5%左右的较低水平,不仅做到了自身稳、质量高,还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老为小服务体系健全,人居环境扮靓新生活
民生连着初心,民生关系民心。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要格外关注“一老一小”的需求。
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介绍,在养老服务方面,江苏系统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在儿童福利方面,江苏则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孤儿保障制度和养育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率先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主动发现”机制,有序拓展保障范围和内涵。
养老与医护相融合、事业与产业相融合、传统模式与新兴业态相融合,常州市健康养老的“三项融合”模式享誉全国。
梁一波表示,下一步,常州市将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再发力,瞄准建设长三角地区高品质、有特色的颐养之城和康养名城这一目标,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同时完善服务市场,积极扶持培育为老服务组织和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体,发挥常州市康养产业优势,构建起优质均衡的新型“大养老”生态。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擦亮生态底色,营造天蓝水碧、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
刘兴远介绍,为了扮靓“美丽乡村”,江苏持续推进苏北地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目前任务已全面完成,三年累计改善约25万户,群众满意度达93.3%。
此外,江苏还不断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07%。“十三五”末,全省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大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在水质方面,2020年,全省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6.5%,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81%。2020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刘兴远说,下一步,江苏将聚焦民生建设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在实现全面小康新的起点上共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富足、更有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