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面向中国高校大学生,汇聚优质创意设计作品,为高校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技能、交流推广的舞台。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动漫学院的学子们用无限想象和创意设计点亮了今年设计展的年度关键词“青春·别开生面”,并用作品向家乡致敬 ,为地方文化打call。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的黄佳欢、李若雯、闵娜,针对以“基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的创新设计”为课题思路与设计内涵,尝试革新设计理念,分别以福建石园子村、无锡宜兴丁蜀镇古南街以及南京江宁谷里街道为原型,展开民宿和景观设计。
在黄佳欢的福建石园子村地域文化的民宿设计中,以客家文化为风格元素,结合传统手工艺竹篾、绣织、陶艺等,让游客感受客家朴质的生活方式,给人以放松身心和安静思考的空间。
“我选用了客家本土材料,环保材料和现代材料,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丰富空间的多维度感官体验,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黄佳欢告诉记者。
在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徐晶看来,这组作品同学们都经过了大量的田野调研,挖掘出了比较经典的文化元素,“将其和当代的设计理念进行融合,进行一个再次的创新设计,可以说是用自己的作品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一个致敬。”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魏峰和王峰同学,探求校服设计中的功能拓展创新,他们采用了行业最新研发面料,充分满足校服在透气、透湿、热平衡等方面的需求。
魏峰介绍,这组服装通过背部塑形技术与校服的融合,促进青少年预防及矫正不良坐姿等现象。“通过隐形背带,减压背带等产品与校服的融合,减弱青少年背包负重压强。”
“通过服装整体性的设计,还有特殊部位的一些无缝拼接,去保证它工艺的密封性。校服整体的配色,应用荧光材料、反光材料,还有敏感的材料,更加凸显校服警示防护作用。”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服装系老师许锐告诉记者。
动漫学院的小伙伴们,则带来了一系列带着地方特色的童趣又创新的设计作品。遇叶来自东北,她的“再话东北”方言新视觉系列文创作品,以东北方言为切入点,分析了方言文字与图形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拟人的主体形象“东北虎”来传递情感,让人过目不忘。
在遇叶看来,她创造出的24个视觉形象的表情符号,进行拟人化以及微表情的处理,呈现方言文化的地方性和趣味性,“也能让其他人用另外一种方式了解到幽默的东北话。”
“这组设计当中用到了很多的现在年轻一代还有儿童喜爱的这样一些语言和风格,设计的延伸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可推广性。”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王柯表示。
出自张苏娇同学之手的关于金陵鸭文化的数字化包装与动态视觉设计,将南京鸭文化的发展具象化,通过一系列场景以及三只鸭的形象构建,以对话的形式生动有趣地讲述南京鸭文化,为南京打CALL。
张苏娇的灵感来源于鸭血粉丝汤,从而想到了南京一系列的鸭代表,盐水鸭,烤鸭以及板鸭。“我选择围绕三只鸭子的不同对话展开,配音也选用了南京方言,更为生动形象。”
在金陵科技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周安涛看来,这组作品是学生通过对于南京文化的一个调研和考察,“根据自己的体会,做的一个视频,相当于对于南京文化的宣传视频,整个画面非常卡通,南京人对鸭文化的喜爱,在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也是深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去。”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专门人才。
“紫金奖之前该校主要是参加的成人组的大赛,比如说我们扎染的服饰,我们跟南通的艺术家合作,获得紫金奖的金奖。今年我们是把大学生的创意作为我们这次参加紫金奖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这样一个展览来检验我们教育教学的成果,也是我们学科竞赛的一个重要部分。”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邢小刚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史哲铭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