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观展览。本报记者 陈 俨摄
今年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逝世一百周年。近日,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墨韵梅香——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南京大学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出李瑞清先生及其师友弟子的书画、文献作品160余件,展现其艺术成就与学术风采。
李瑞清(1867-1920),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他在两江师范学堂办学7年,致力于整顿教务、学风,延聘中外师资,改革学科和课程建制,创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李瑞清也是清代碑学书派集大成的代表和现代“金石书派”的开拓者,他的书学和书艺博大精深,门下弟子如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李健、汪采白等多有成就。晚年,李瑞清定居上海鬻画,与黄宾虹、吴昌硕、曾熙并称“海上四妖”。他对南京感情深厚,去世后归葬于南京牛首山。
“李瑞清先生于1906—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7年,堪称南京大学的‘老校长’。”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介绍,南大118年的校史肇始于两江师范学堂,历经了沧桑巨变,两江时期的教育传统依然是南京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南大鼓楼校区老图书馆楼前,那块由李瑞清题字的“两江师范学堂”魏碑体石匾依然保存完好。李瑞清提出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后来成为南京大学校训的渊源,与“俭朴、勤奋、诚笃”的校风一起,奠定了南京大学的精神根基。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说,作为教育家,李瑞清不仅学识才华出众,其人格和师德更是垂范当时。他少慕文天祥和史可法,事亲至孝。在主持两江师范学堂期间,他多次资助、保护学生,教育英才,履践了公义大行。
前年,南京大学博物馆成功举办“胡小石和他的时代”书法文献展。胡小石是李瑞清的弟子,从那时起,南大图书馆、博物馆、文学院的学者们萌生了策划一个纪念老校长李瑞清的展览。虽然南京大学关于李瑞清的书画收藏有限,但很快得到了南京博物院以及国内著名收藏家、书画家、南大校友的鼎力支持,最终征集到公私收藏的书画、文献160多件(册),这才有了这次“墨韵梅香——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书画文献展”。
“墨韵梅香”展览分为七个单元,“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纳碑入帖”“金石入画”主要呈现李瑞清的书法、绘画艺术;“两江笔墨”“梅庵弟子”呈现李瑞清的师友、弟子的艺术与学术风采;“梅庵遗著”重在展现李瑞清的学术风采。
徐兴无教授介绍,从此次展出的珍贵藏品可以看出,李瑞清主张“书学先贵立品”“学书尤贵多读书”,以培养情操、读书治学和师法自然作为艺术创作的美学根基。他继承清代碑派书学的传统,临习金文、汉隶、魏碑,“求分于石,求篆于金”,形成了雄浑苍劲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成就不仅在于书艺,更在于书学,通过治经之法和眼观手摹,李瑞清将清代学术和近现代学术自觉用之于书法理论和实践。
展览期间,南京大学还举办了“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跟着教授看展览”以及一系列讲座,从多个角度展示李瑞清的书法艺术和学术思想,让人们走近和了解这位百年前的著名书法家和教育家。
本报记者 于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