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通讯员 宁公宣)为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1月10日,南京市公安局举行升警旗仪式。当天上午8时20分,在庄严的《中国人民警察警歌》乐曲声中,警旗冉冉升起。南京市副市长、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机关南北院子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功模民警代表参加仪式。
“警察节是全体公安民警的节日,除了过节的喜悦,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职业荣誉感;看着警旗,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关键时刻,我仍然会‘挺身而出’,当好‘平安’的守护人。”参加完升旗仪式后,作为“重温入警誓词”环节的“领誓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阳沟街派出所四级警长刘小川说。2019年9月20日,刘小川对一名涉嫌网络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时,犯罪嫌疑人驾车逃窜,刘小川探身进车,试图拔出车钥匙控制车辆,被拖行300余米后推落下车。经检查,他左锁骨、左侧肋骨等多处骨折、左膝软组织挫伤伴血肿、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据悉,1月10日前后,全市公安机关先后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各单位纷纷通过升警旗、唱警歌等方式,带领广大民警重温初心、激发荣誉、坚定信念。
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是,广大南京公安民警在这个周末、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选择了继续坚守在“平安”的岗位上。
“今天是我第一次过警察节,也是最后一次以警察的身份度过这个节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二级高级警长黄保华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退休了。1月10日一大早,他就来到了自己工作所在的“网安警务室”,开始了每天上班前的第一件“功课”——擦拭警务室铜牌,铜牌上的警徽被他仔细地擦了一遍又一遍。“网安警务室”是南京公安守护网络安全、强化警企联动的“桥头堡”,过去的一年里,黄保华所在的警务室指导整改网络安全隐患16处,为群众把牢了网上消费的“安全关”。
相较于新生的“网安警务室”,“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就像是辖区群众的“老朋友”。临近1月10日,2020年度南京“最美警察”评选候选人、鼓楼公安分局中央门派出所副所长蔡文君到辖区的一户困难户周某家中进行走访。原来,周某夫妻因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而小区整体环境出新,用于贴补营生的织补摊位被划入整治范围,让二人犯了难。了解情况后,蔡文君多方奔走协调,最终在街道社区帮助下,为周某夫妻找到了新的摊位摆放点。“市局推行‘室引领队’改革,让我们社区民警更好地回归本职岗位,在社区的时间多了,就要多为辖区的群众办些实事。”蔡文君说。
据悉,南京警方全面推行“室引领队”改革以来,社区警务提档升级,社区民警的勤务机制完成了从“下社区”到“驻社区”的转变。“向社区进行‘点对点的’派警、接出警,压缩了处警时间,提高了接出警质效。”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大队大队长庆智伟说。玄武公安分局对近一个月以来社区民警就地接警的质态进行了考评,通过抽取工作时段的相关警情发现,社区民警最快2分钟就可以到现场,平均接警时间缩短了百分之三十。
1月10日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同时也是全国110报警服务台诞生35周年、南京市110报警服务台诞生31周年。当天,南京市公安局还举办了以“一心为民110,砥砺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110宣传日”活动,充分展示全市公安110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的显著作用。近年来,南京公安110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大数据+110”融合思路,推动110接处警系统朝智能化、数字化不断更新升级,规范队伍注重实战,打造出了集规范、专业、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四型110”,给予群众更高满意度与更多安全感。
活动现场,反映南京110民警、接警员日常工作生活内容的微电影《23号接警员》系列完结篇《我是警察》举行了首映仪式。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市共接报警情705.8万起,日均1.9万起,平均每分钟接警超13起。除打击违法犯罪、处理交通事故等公安机关基本职能以外,南京公安110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60.5万起,救助服务群众286.9万起,及时挽回群众损失3.1亿。
(南京公安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