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牛样式的挂饰、孺子牛形状的胸针、春节孩子们放爆竹的摆件……1月26日,记者来到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间布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高瑞雷正在制作牛年主题文创产品。一根绣花针、一块白布、几扎不同色彩的蚕丝线……在高瑞雷灵巧的双手间,年味弥漫开来。
“牛年嘛,就讲究牛气冲天、‘牛’转乾坤,今年制作与牛相关的作品,寓意着福气!”高瑞雷说话间,用笔勾勒着一个牛头的轮廓。顾名思义,民间布艺是布上的艺术。以针为笔,以布为纸,是高瑞雷这位“金陵绣男”的日常工作状态。
在高瑞雷不大的工作台上,几个与牛相关的摆件活灵活现,俯首耕地的老黄牛、勤学读书的孺子牛……“每年过年,我们手艺人都会做十二生肖相关的创作,这是对过年的一种期盼。”高瑞雷说,与普通的平面刺绣不同,民间布艺在于创作立体刺绣,通过粘、贴、缝、勾边、堆、贴各种形式,展现布艺美感。
勾画底稿,然后上色,再从布的最里面开始刺绣,这是高瑞雷创作的习惯。“从内往外绣,选取同样的色系先绣完,最重要的是要在每一幅刺绣的外围勾边。这样一来,将它剪下来时就不会散边,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挂件。”高瑞雷谈起专业手艺来,毫不含糊。他从小在奶奶和母亲身边耳濡目染,从事刺绣已有29个年头。
作为南京市唯一一名从事刺绣的男性,高瑞雷对民间布艺的传承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男性从事刺绣的优势在于,在审美和针法上有独特的想法和见地,做出的不一样的作品会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以“牛”为主题,在今年的布艺创作中,高瑞雷最引以为豪的,是一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七巧板样式刺绣,将中国7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通过不同的民俗图案呈现出来。“以春节为例,就是通过绣了贴春联、放鞭炮和小朋友穿新衣等民俗,展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春节年味图,将牛年的年味,带给在南京过年的每一位市民。”高瑞雷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有明 谷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