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征集”是博物馆一项基础性工作。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馆以来,始终坚持“中国科举文化展示中心”、“中国科举文物保护中心”、“中国科举制度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广泛征集来自社会各界的“科举主题文物”,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物展陈。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馆4周年之际,博物馆又征集到一批精品文物。
捐赠人 周道祥
南京江南贡院原院长、江苏省古陶瓷研宄会副会长、中国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专家周道祥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捐赠的玉兔蟾宫折桂、铜钱、算珠、油灯等文物。
明代和田玉雕“蟾宫折桂”挂件
明代和田玉雕“蟾宫折桂”挂件,古代人们常将自己的願望,釆用寓意的方式托附于器物之上。比如此件玉雕上刻有兔子、云纹、灵芝等纹饰,兔子表示“蟾宫折挂”,云纹表示“青云直上”,而灵芝则代表如愿以偿。
宋代铜钱
这10枚宋代铜钱,作为古代货币已有千年历史。而从科举的角度来看,考生读书要用钱,赶考要用钱,甚至考中后“捷报”上门还要赏钱。另外,作为朝廷也会对金榜题名的士子进行赏赐,如“旗匾银”等,所以钱币与科举是密不可分的。
唐代釉陶算珠
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古之“六艺”,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而算盘的出现应该是在唐代。此唐代釉陶算珠带有孔眼,而孔眼中还带有腐烂的铁条,由此可见此算珠应为我国古代最早算盘上残留的的算珠了。
唐代褐釉灯盏
古代多用油灯和腊烛照明,而作为考场所用照明器具则是越简越好,因为越简单越不容易藏匿“夹带”。故此唐代褐釉灯盏既可作为家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号灯”使用。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