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6万少先队员打卡红色地标。 邱凌 摄
在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向同学讲述新四军挺进纵队、浴血抗敌的英勇故事;在宝应县一条幽深的小巷中,开展红领巾研学活动,探寻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志向;在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束,寻找烈士披荆斩棘、不怕牺牲的奋斗历程……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扬州城乡的各大红色革命纪念场馆,时常可以看到飘扬的队旗和少先队员们忙碌的身影。
革命纪念场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为鼓励全市少年儿童用脚步丈量红色地标,传承红色基因,濡染鲜红底色,2020年扬州市少工委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打卡红色地标,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爱党爱国教育活动,培养新时代“红孩子”,让红色火种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目前,全市拥有确定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145处。革命战争年代,扬州牺牲了1.5万名烈士,这里蕴藏着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
在打卡活动之初,育才小学西区校的少先队员们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绘制了一幅“红色地图”,图上详细介绍了扬州的“红色地标”。利用周末时间,他们还去了扬州烈士陵园、江上青故居等红色基地。自今年秋季“打卡红色地标,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吸引了30万扬州少先队员的积极响应。截至2020年12月底,扬州市共有160843人次打卡了红色地标,大家纷纷走进扬州英雄故居、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抗敌指挥部等革命纪念场馆,通过观看陈列的英雄事迹、革命文物,寻访革命纪念场馆工作人员、先烈后人等,开启红色地标的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英烈的光辉事迹。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本本红色资料……让扬州少先队员在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中,直观感悟红色文化的“魂”与“根”。
为了交流红色之旅的真切感受,让更多的人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声情并茂宣讲先烈故事、红色地标手绘示意图、拍摄打卡微视频等一系列创新宣传方式,让红色文化跨越时空“新起来”、“活起来”。
来自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五(13)中队的李苏夏,在打卡完革命先烈许晓轩故居后,被许晓轩的光辉事迹深深震撼。“当年他和江姐等共产党人在恐怖阴森的渣滓洞集中营里受尽酷刑,但依然矢志不渝、顽强斗争,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了拍摄打卡微视频,宣讲许晓轩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李苏夏下足了功夫。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精当插入影视资料、配上背景音乐,将许晓轩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活动中首个完成视频上传的少先队员。而在两年前,李苏夏就主动报名成为许晓轩故居“红领巾小讲解员”。建队71周年之际,李苏夏的视频在扬州市“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主题队会上得以播放。
除了拍摄微视频,在线上讲好英雄事迹、宣传红色文化,各学校少先队组织还利用少先队活动课,深入组织“革命先烈故事会”、“争当红领巾讲解员”等线下活动,并创建以扬州先烈命名的“英雄中队”,使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得以机制化、常态化开展。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2020年涌现出了扬州市三元桥小学爱心大使谢蓝一、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见义勇为少年张家辉等闻名全国的优秀少先队员。10名队员获得“扬州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157名队员被评为“扬州市优秀少先队员”,600名队员荣膺“江苏好少年”称号,2名少先队员和1个中队集体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表彰。
少年有志,民族有望。团市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以“打卡红色地标,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少先队员的红色教育,通过策划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活动,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红色火种”,让红色文化精神代代相传。
(通讯员 团团 吴立宏 记者 邱凌 见习记者 史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