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这个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中。“喝茶”象征诗意地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饮茶,已经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跟着时节喝茶,会让人对生命有着更多的体悟。节气流转,世事多变,饮茶中的门道,既可解人心语,又能安人身心。
只要爱喝茶,古城内一年四季都有适宜的品种可以选择
按照传统喝茶的方式,一般来讲“冬天饮红,夏饮绿,一年四季喝乌龙”。但有趣的是,只要分得细致,不同的节气,苏州人都有适合饮的茶。
而此时的春茶,正是一年中饮茶轮回的开始。清明至谷雨,往往是天清地明的时空状态,由于光照较好,大地温度得以提升。谚语“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是指一种适宜植物生长的气候,即清明日照提升地温,草木发芽,万物更新,茶叶也进入了最好的生长状态。
喝茶,喝的也一种雅致的腔调
再过两三个月,天气就热了,拉上窗帘躲开烈日的下午里,可以饮上一杯绿茶,极易到达心静自然凉的状态。旧时的夏日里,苏州人喝茶还有流行的地方。那时居屋里如同蒸笼,城内又没有山林可以避暑,只有玄妙观的殿宇高爽,广场宽阔,且两旁茶肆众多,可以喝茶解渴。茶馆里还有点心蜜饯鲜果等,广场上又有众多摊贩,甚至有看命的、拔牙的、唱曲的。所以暑热难耐时,人们都涌到玄妙观内喝茶纳凉。
秋季之后,随着天气渐渐转凉,茶叶的选择也慢慢由绿茶转为红茶或普洱。立冬之后,苏州进入了菊花的花期,赏菊时,应该配上一杯红茶,又雅致又暖胃。天再冷,可以在红茶里加点桂圆干和枸杞,做到滋补的功效。
茶,已然成为了苏州城内的文化符号
苏州人喝茶,讲究的是一个腔调,不同的节气里,腔调也可以不同。甚至可以说,茶对苏州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清人松陵岂匏子《续苏州竹枝词》咏道:“莫问朝饔与夕飧,点心荤素买来吞。取衣典押无他事,日饮香茶夜饮樽。”
范烟桥则在《茶烟歇·茗饮》里说:“苏州人喜茗饮,茶寮相望,座客常满,有终日坐息于其间不事一事者。虽大人先生亦都纾尊降贵入茶寮者,或目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其实则否,实经济之交际俱乐部也。”
苏州人对“孵”茶馆的热爱,与这座城市的经济、文化条件不无关系
当代文学家金性尧更是将苏州人喝茶和上海人喝茶作了一番比较,他在《苏台散策记》里说:“吃茶在上海,原是极其平凡普遍的。不过这里多少带些‘有所为而为’的意味,譬如约朋友谈生意经之类。在苏州的吃茶,虽然一样有这类举动,然而更多的却是‘无所为而为’。你尽可以从早晨泡上一壶清茶,招几件点心,从从容容地坐上它几小时。换言之,它是占据苏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那种冲淡、闲适、松弛的姿态,大概是跟整个苏州人的性格不无关联。所以在紧张而活跃中过生活的上海人就无法调和适应了。再进一步说,它不啻反映了中国人的田园性格之一脉,自然,这和苏州的经济条件也息息相关。例如在比较贫瘠的犷悍的其他区域里,就开不成这样风气了。”
在古典园林里喝茶,是让其他城市的爱茶者颇为眼红的事
如今,苏州的老茶馆少了,但喝茶的好地方却依旧不少。清明之后,找个艳阳的下午,在平江古巷的茶馆里点上一壶茶,或是干脆在艺圃、网师园等园林里泡上一杯碧螺春,喝的是春天的味道,感受的是大自然的生机和身在姑苏古城的情调。(本文由《现代苏州》杂志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