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他乡”都市剧,如何更懂年轻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8-03 16:19:00
《我在他乡挺好的》以有些残忍的口吻,道出“我在他乡挺惨的”冷峻事实。大城市打拼不易,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那些“人间真实”的都市剧,让我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影子,但亦是为了帮我们找到一个“陌生的我” — —与剧中人共情之后,你不妨从另一个“旁观”的新视角,好好审视和接纳自己。

《我在他乡挺好的》以有些残忍的口吻,道出“我在他乡挺惨的”冷峻事实。大城市打拼不易,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因为那里一定有值得奔赴和留下的理由。

现在评价一部都市剧拍得好,很多人会这么说:“编剧,你是不是在我脑袋上装了监控摄像头?”如果你看剧看出了“沉浸体验”般的真实感,那说明这部剧的确成功了,你从中看见了自己,又意外挖掘出一个不曾察觉的“自我”。

最近播出的都市剧《我在他乡挺好的》,描写北漂年轻人群像,网友在豆瓣上打出了8.3的高分。口碑好的核心理由就是真实。

在以往看上去极不真实的都市剧里,年轻人的漂泊生活和粉红童话一般,一毕业就住着豪华大平层公寓,消费着与薪水完全不匹配的商品;职场上必有“霸总”对自己一见钟情,永远保驾护航,所以发生意外必等男主“空降”而不是报警……这样的情节,难免让人怀疑创作者压根儿没上过一天班,没租过房挤过地铁,“脑补”出了“悬浮”的大城市漂泊图景。

但在《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部剧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生活拼图,一个似曾相识的日子,甚至听到一声不约而同的叹息。

真实度高的都市剧,不避讳揭开隐藏在我们心底的伤疤。

《我在他乡挺好的》开篇,是以有些残忍的口吻,道出“我在他乡挺惨的”冷峻事实。生活中永远带给他人快乐的女孩胡晶晶,在生日当天,经历了一大堆倒霉崩溃的破事,从天桥上一跃而下。她猝然离世,悲恸的亲人和闺蜜一面努力挖掘胡晶晶离开的真相,一面继续坚持自己不易的北漂生活。

“黑中介”跑路,房东来赶人时乔夕辰苦苦哀求,双手紧扒着房门不让搬东西;乔夕辰加班到深夜,是因为觉得“如果不加班,可能连这个班都没了”;30多岁的纪南嘉开了自己的公司,独当一面,却也苦恼于婚恋问题,相亲时被对方阴阳怪气地评头论足;“精致穷”的许言立志,即便没有大房子和好车,也坚持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那些都市异乡人生活的苦辣酸甜,成年人的纠结与无奈,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懂。

有网友评论说,自己是看懂了这部剧,但是“好羡慕那些看不懂的人”,说明他们的生活里还没出现过与现实交手的痛苦,不曾经历“成年人的崩溃”。

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无比精准地戳中观众的心。比如难得休息看场电影的乔夕辰,接到要求改策划案的微信,她愤怒地敲了一大堆质问和反驳的话,发出去后又飞速撤回,短暂“口嗨”后换了一个顺从、客气的“OK”。她在电影院里,掏出电脑,调低显示屏亮度,改起了策划案。

这一段,引发我朋友圈一群职场人的共鸣。“我太懂了,多少场电影我看完开头‘龙标’就埋头干活了。”“怕被其他观众揍,我还会罩一件衣服在头上遮光。”

但是,一部出色的都市剧,格局也绝对不仅限于“卖惨”、倒苦水。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没有那么舒坦,但也没有那么糟糕。

《我在他乡挺好的》抛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大城市打拼不易,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因为那里一定有值得奔赴和留下的理由。

剧中人认真地说,喜欢北京,是因为这座城市够大、够包容——“如果你才华横溢,你就可以功成名就;你如果很平凡,但只要努力,也能小富即安;如果你啥也没有,你就努力踏实肯干,也是能有立足之地的。”

这样的台词,乍一看有点“鸡汤”味儿,可是置于剧中人的具体日常,显得合理又温情。人各有志,参差百态,我们没必要按照某一种世俗标准模式而活着,但我们应该遵从真实心意,认同自我。

就像纪南嘉清醒地意识到,婚姻、住房这些传统的“安全感指标”不能安抚自己,她便索性不再焦虑,放弃相亲和买房了。把北京的出租屋也布置得漂漂亮亮、一个人享受下班后追剧喝酒的闲暇,这难道不香吗?

“留下来的理由,其实一个就够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份美好甜蜜的爱情,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夜晚……就是这些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支撑着我们一次次穿越风浪,去遇见更美的风景。”

能做到真正关照现实、贴合年轻人的都市剧,一定是带着包容的爱意去理解年轻人的:理解他们“一根筋”往前冲的孤勇,也理解他们忍不住想骤然发泄苦楚,在两种极端情绪之间反复横跳;怜惜他们在父母电话里报喜不报忧、死撑到底的倔强,也承认“被社会毒打”是每一个不成熟的“社畜”“小白”成长必迈的坎儿。

那些“人间真实”的都市剧,让我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影子,但亦是为了帮我们找到一个“陌生的我”——与剧中人共情之后,你不妨从另一个“旁观”的新视角,好好审视和接纳自己。长大好难,但我们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着。

标签:都市;打拼;口吻

责任编辑:刘慧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