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石谷)是时代的骄子,天纵之以绝人之资,己又深之以过人之学,石谷成名甚早。康熙初恩师王时敏赞道:“石谷,今之画圣也,自赵宋以后三百年,无此手笔。”《王奉常画跋》中则说:“求其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张庚《国朝画征录》记:“曹倦圃(清初著名文人嘉兴人曹溶)、吴梅村皆曰‘石谷,画圣也’。余从伯木咸先生曰:‘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在古代社会,山水画是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家园,王石谷《仿赵大年山水》山水画的社会基础是士大夫阶层。石谷成名后“名动天下”,就是指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清初遗民是一个特殊阶层,但撇开政治属性,无非是老一辈文人而已。石谷的两位恩师都是遗民,王鉴过世后以黄冠道服敛。石谷的始祖忠壮公王坚在南宋末守卫国土而封开国伯。其长子安节坚守常州,抗击元兵,阖门殉难。弟安义单骑突围在常熟东张落户,为常熟太原王氏的始迁祖。
王翚《唐人诗意图》
年轻时,石谷在武进参拜忠壮公祠堂,激动不已,他的民族感情也很强烈。这是他和参加过抗清的恽寿平成为生死之交的思想基础之一。当时江浙一带的遗民都很器重石谷。一是看重石谷的画品和人品,明末画道衰替,古法渐湮,石谷出,画道兴,他们甚感欣慰。一是石谷山水画可游、可居,他们在石谷画境中找到了避世的桃花源。高世泰,无锡人,东林党首领高攀龙从子,崇祯十年进士,入清不仕,重葺东林书院,讲习其中。顺治初年赠诗石谷:“点染闻君寄兴长,桃源图与五湖图。不知富贵浮云意,堪赠于今几士人。”赞扬了石谷以绘画为千秋业的雅志。杜甫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石谷终生的座右铭。
杨补,长洲人,性专谨,重然诺,工诗善画。杨补是老一辈画家,像当时的王时敏一样,在画道衰替之时见石谷挺而振之,无比高兴,寄以期望。在杨补看来,石谷的成就不仅得之于两位恩师,更重要的是“功参造化”,可说是独具只眼。自己也是名画家,却自谦“功无成”,这是前辈风范。当时有一位遗民题石谷画,“持此卧游当太古,避秦人复重相逢”。鼎革后,众多遗民隐居在家,然而世间没有“世外桃源”,逃避秦世的人可在石谷所画可供卧游的太古画境中重相逢。
石谷最早结交的大收藏家唐宇昭,武进人,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第四世孙,工诗善画,崇祯九年举人,弟唐宇量崇祯十二年举人。明亡后,兄弟皆隐居,立志不仕清。地方官逼他俩上公车赴京会试,中途逃归,人称“唐氏二难”。康熙元年石谷作《仿赵大年水村图轴》唐宇昭题诗:“江湖满眼绝风波,那得移家画里住。暂借老慵终日看,卧游宁止胜情多。”能移家到石谷画境中的水村去住,无风无浪,该多好啊!
王翚《群峰春霭图》(局部)
他的盟友自不待言。“忘形友”“丽藻雄文、主盟风雅”的句容人笪重光(号江上外史)称石谷为“画中龙”。第一知己恽寿平(号南田)“亦以山水自负,及见石谷,度不能及,则改写生(花卉画)以避之。尝曰:古今来笔墨之至龃龉不能相入者,石谷则罗而置之笔端,融洽以出。神哉技乎!”(《国朝画征录》)康熙六年,寿平渡江客于泰兴季氏家,致石谷札中说:“客中与二三赏音谈议笔墨,必言石谷先生,云何王郎姓氏真如芝兰芳草,出口有香气,人所乐而称道之,正不知其所以然也。”石谷其时声名之盛,为同道交口称赞。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因与董其昌同干支出生,自号“后乙卯生”。安徽休宁人,新安画派代表。查士标长石谷17岁,康熙九年在苏州相叙后一见倾心。康熙十一年石谷和笪重光首次于毗陵晤聚,石谷点染笪重光、查士标合作的《鹤林烟雨图》,又将查士标《仿北苑名山访胜图》乘醉灯下重加点染,恽寿平称“查王合作,墨林佳话也”。石谷又为查士标《子久长江胜览图》题跋:“元有一峰,今有二瞻,幽闲淡逸之韵,冷然与尘凡绝矣。”表达了对二瞻的敬意。第二年五月石谷避暑拂水崖下作《疏林亭子图轴》。秋,到扬州和查士标相晤,查在《疏林亭子图轴》诗堂题诗,又在石谷《黄鹤传灯图卷》卷首书“黄鹤传灯”四字。中秋,石谷要到润州和笪重光聚会,查士标作四绝句送别。诗中有“一别三年如昨日”,“别来事事总升沉,只有交情较更真”。《清稗类钞》记查士标:“画初学倪高士,后参以梅道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见石谷画,爱之。延至家,乞其泼墨作云西(元人画家曹知白)、云林(倪瓒)、大痴、仲圭(吴镇)四家笔法,盖有所资取也。晚年技益进,直窥元人之奥。”(《清晖堂同人尺牍》中有查士标给石谷求其作四家笔法的信)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举人,黄山画派代表。梅清长石谷9岁,因笪重光而交好石谷。石谷50岁左右绘制《仿北苑万山烟霭卷》赠给王时敏第三子王撰(字异公)后,梅清作《观耕烟王子赠王异公仿北苑万山烟霭卷成截句二首》,在《序》中说:“余观耕烟此卷,虽法董源,而运腕泼墨尽属化工,非追忆泥迹者所能比数,宜异公先生宝而藏之。”“化工”“化境”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美学范畴,意为“出神入化”,与造化争神奇。梅清是石谷的知音。近代不少有偏见或不求甚解的画史研究者仅仅将石谷看作“摹古高手”,殊不知石谷题“仿某某”,其实意为用某某法,而其画多是与造化争奇,为山水传神。
清初遗民对石谷的钟爱于此可见一斑,而石谷崛起后同时又得到江南画家的推崇,由此可见作为时代骄子的石谷其超群的绘画技艺及谦虚好学的态度折服了诸多同行,对于当时的清初画坛来说,石谷无疑是最闪亮的一个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