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图卷》堪称王石谷创作画中的钜制,画面自京城永定门开始,至绍兴大禹庙,再经金陵回京城,沿途城乡风光、社会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时的盛况,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于穿插变化,场面之浩繁,内容之丰富,笔墨之多样,实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石谷驾驭场景的高超能力。
康熙二十九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长洲人宋骏业奉命恭绘以第二次南巡为题材的《南巡盛典》,思延石谷至京,就请王原祁写信相招。康熙二十六年麓台母丧归田守孝,服阕,于二十九年进京补礼科给事中,石谷送至苏州告别。到京后,麓台写一札给石谷:“在京候补多暇,每天与宋声老(宋骏业)从事于笔墨。声老天资秀拔,若再精进,可入董宗伯之室。与他商量,一定要师承先生,否则难合于古法。声老听后踊跃,托弟介绍,而弟也盼望与长兄晨夕相从。因此特派使者奉迎,途中费用和一切事宜都已安排妥帖,不必费心。希望见信后即动身,不必和朋友一一告别。倘有未完成应酬画作,可携至京城,完成后陆续寄归。”怎么信中一点也没有绘制《南巡图》的信息呢?因为当时以王原祁对石谷为人的了解,如在信中明言,石谷可能拒绝。
《南巡图》中从通济门进入南京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邀石谷进京,主要通过王制军“檄有司劝驾”,不得已才成行。而石谷“独二王世谊,耿耿勿释”,所以王原祁出面,便欣然前往,何况宋骏业是大学士宋德宜长子,恩师八子王掞的小舅子,而王掞是石谷一生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时在京中任内阁学士。石谷第三次进京的直接动因为应王原祁之邀下榻宋骏业家收其为画学弟子,石谷于康熙二十九年冬到达北京。次年石谷六十寿,宋骏业《长句三十韵为石谷先生六十寿》诗中说:“自从去年走京师,……一鞭为我冲寒至。……却来与我开画笥,点染淋漓兴酣适。”
到了北京后,经宋骏业、王原祁、王掞等荐举,石谷才出任《南巡图》首席画师。朝廷给了“待诏”的官衔,就像明代文徵明于嘉靖初被荐入翰林院一样。待诏是明清翰林院属官,秩从九品,这就是后来返乡须经“恩准”的原因。在京时,石谷有时用“臣翚”印。
《南巡图》中的巡视观星台
当时,绘制《南巡图》是一项集体工程,除石谷、宋骏业外,被聘的东南画家有邑人杨晋、虞沉,云间顾昉,泰州王云,长洲徐玖,松陵吴芷,娄东顾汉等。这些画家有的本是石谷弟子,其余的后来也多成了弟子。至于画人物、屋舍等,有精西法的宫廷画家焦秉贞及弟子冷枚等。石谷是一位敬业、勤奋的画家,一生操守大致可套用“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绘画”概括。 既受命主持绘《南巡图》,自当全力以赴。其时在北京的好友、太仓诗人唐孙华描述道:“东南画家数人聚集一堂,如何动笔全听先生指挥,没有人敢逾越。我每次到他的住所访问,见他在书斋中坐在桌子旁,全神贯注地构思,一点也没有声响,寂静得像没有人一样。诸贵人争相延请,迎接客人的车马把路都堵塞了,但石谷全都谢绝不往。”
《南巡图》卷帙浩繁、场面浩大,石谷是主持人,主要工作是构思,惨淡经营,绘草图,而点染则有赖各位画家。石谷口讲指授,咫尺千里,令众分绘而总其成,合作默契。当时一位诗人写道:“命写翠华图(皇家图画),江山费摹拟。千幅鹅溪绢,无从得原委。意象殊惨淡,变化生笔底。点染赖诸公,翻若臂使指(就像手臂转动手指一样)。”
《南巡图》中的南京秦淮两岸风光
《南巡图》共12卷,描绘康熙第二次南巡盛况。12卷首尾相接,将康熙一行从京师出发,沿途经过的州县城池,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一一画入,十分壮观。江南是鱼米之乡,繁华的街市及各行各业在画中均有细致、具体的描写。作品虽以描绘皇帝的活动为主线,但仍不失为一件出色的清初风俗画。12卷分别描绘南巡中的某一段行程,每一卷均可独立成卷。在每一卷画中虽展示了许多路程中的情景,但由于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画面突破了时空限制,不仅保持了南巡的固定路线,而且还加强了行程中情节的连续性,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南巡图》每卷高67.8厘米,平均长20多米,可谓煌煌巨构。清末经中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南巡图》已散失在世界各地,有两卷已下落不明。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一、九、十、十一、十二卷。
《南巡图》于康熙三十四年完成,图就进呈,深称上旨,康熙在大同殿召见石谷,深为赞叹。康熙于三十五年三月第二次亲征噶尔丹,留京居守的皇太子召见石谷于青宫(太子居住的东宫),奖饰备至,恩礼优渥,赐坐赐食,有“山水清晖”四大字之赐,书法绝伦,超今越古。“山水清晖”四字出自谢灵运诗句,用来褒奖石谷山水画风,并无不当。康熙年间不要说皇太子,康熙赐书汉族文人官员是时尚。从政治上讲,这是搞好满汉团结,笼络南方士人的手段,但也反映出满清入关后,最高统治者对汉文化的钟爱。石谷毕竟只是位布衣画家,皇太子赐书确是旷代未有,一时京中公卿都艳称其事,石谷自己也认为,“布衣之荣”于此极矣。
《南巡图》中的南京街头
完成《南巡图》后,石谷就欲归耕,金陵书法家周仪在赠石谷诗中说:“昨朝遗我溪山幅,惆怅归耕事未谐。”因为曾领受过“待诏”这种官衔,那就不是想走就走,须得皇帝恩准。石谷绘制《南巡图》时住在宋骏业家,宋是《南巡图》的行政负责人,构思设计,绘制草图要商量。完成后,住进好友王掞家,一住就3年,和京中文人官员(许多本来是老朋友)交游,留下了许多传世名迹。
康熙于三十六年回京,皇上希望石谷留下供奉内廷,但理解石谷留耕家园的雅志,也就不勉强,经恩准,石谷于康熙三十七年南还。南还前,石谷作画赠送京中好友,一一告别。清初著名肖像画家江都人禹之鼎绘《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并题五绝四首送别:“琴川花月夜,旅梦每逡巡。行李唯孤剑,归心急似春。”写石谷归乡心切。
石谷七月从水道离京,九月返虞山。家乡友人冯武、孙旸、钱曾、张远等都为《还山图》题诗。石谷是时代的宠儿,中年时已名重天下。在京8年又非常成功,得到天子、皇太子褒奖。一个布衣画家得此殊荣,在功成名就时,吟诵着“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抽身而退,得到士人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