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篦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梳篦而闻名,素有“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常州梳篦历史悠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的历史文化价值远高于其物品价值。
真老卜恒顺梳篦博物馆
常州梳篦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故有“宫梳名篦”之誉。到了明末清初,常州梳篦驰名南北,西门和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城内有篦箕巷、木梳街,均以梳篦集散地而得名,有真老卜恒顺、王大昌等百年老店。《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明朝末年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 位于常州青果巷的真老卜恒顺梳篦博物馆,前身就是坐落于篦箕巷的“真老卜恒顺梳篦店”。该梳篦店创设于明朝天启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随着百年历史的沉淀,小小的梳篦搭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最终以博物馆的形式坚守着文化的传承。博物馆先后展出了唐、宋、元、民国等时期的梳篦近500件,其中不乏骨梳等较为罕见的品种,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博物馆展陈了各款精美的梳篦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
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粮将现代审美融入梳篦制作技艺 梳篦的具体制作工艺并不简单,从开料到成品,需经历72道半制作工序,历经雕、描、烫、刻、磨等工序,极其精细繁复,这是个细心活,更是个艺术活。为了制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梳篦,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常州梳篦第九代传人邢粮刻苦钻研梳篦近40年,在传统工艺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先后将留青竹刻、扬州漆器、青花瓷以及象牙浅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元素,融入常州梳篦制作中,使传统手工艺接轨时尚元素,让梳篦更具时代气息,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各种款式的精美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