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11月20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主办的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精彩落幕,本次论坛的主要学术成果同步发布。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脉传承与长江文化”,是为贯彻落实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察期间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江南文脉的传承创新响应保护传承创新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江南文脉论坛至今已举办三届,三届论坛不断延展演绎“文脉传承”的宗旨,致力于传承、转化、创新中华文脉、江南文脉。
本届论坛得到学术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诚挚支持。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许多名家大师荟萃一“坛”,以主题演讲、高端对话、平等论坛的方式,共同回味、探讨“江南文脉与长江文化”,同时也以各种体裁展示和演绎江南文脉及其与长江文化的血脉关联。
19日上午主旨演讲的嘉宾是来自国内外六位名家大师。全球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以视频演讲方式梳理了江南文脉的宏大简史;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杜维明,对阳明心学做了精微精辟的阐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分别作主旨报告。
主论坛致力探索和建构长江文化、江南文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在文明探源中确证中华文明、长江文化和江南文脉的五千年历史;追踪江南文脉的生成轨迹,探讨长江文化与江南文脉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彰显江南文脉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所做的特殊贡献;寻找江南文脉中长江文化的生命基因,同时也对如何传承转化创新江南文脉提出了许多建议。
19日下午的高端对话分别从长江文化与中华文明、长江文化与江南文脉两个维度展开。“长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高端对话形成一些学术共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绵延万里,孕育了巴蜀、荆楚、吴越三种文化类型;儒家文化对长江文明具有重要的滋养和影响,长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国的山水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有明显区别;长江不是纯粹的自然的,更是文化的,必须不断挖掘长江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提供智慧样本。
“长江文化与江南文脉”高端对话发现:以太湖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南文化是长江文化最有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性,包容性强、善于进退、寻求探索、生生不息;长江文化是一个开放型的文化系统,有宽容的博爱精神,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的恢宏气度,敢于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自己。
20日上午7个分论坛和一个专题会议举行,本月底还将举办泰州学派分论坛。其中,“型塑与发展:城市微改造与长江文化”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城市更新行动长江共识》,提出要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让长江文化根脉世世相传等四点主张,《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长江流域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更新之路。

东南大学资深教授樊和平在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说,江南不仅是地理意义上长江汇入大海之前形成的冲击平原,也是长江走向大海、走向世界馈赠中国、馈赠世界的灿烂文化明珠和文明瞭望塔。长江以万里绵延和千年奔腾演绎了中华文明之道,江南文脉生生不息传承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长江文化是江南文脉的母体和生命之源,传承创新长江文化是江南文脉的本色和天命。这次论坛,是前两次论坛的延绵和拓展,它是江南文脉与中华文化、江南文脉与世界文化的一次学术对话和思想盛宴,是对江南文脉在新时代使命担当的一次检阅和自觉,是江南文脉在滚滚长江中扬帆远航、乘风破浪地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做出新贡献的一次遐思展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房雅雯/文余萍 吴俊徐翔(实习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