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乌纱帽是何时出现的?听专家讲中国传统服饰小知识
来源:交汇点   2022-11-22 13:53:00
乌纱帽起源于东晋,只是一个普通的帽子,以黑纱为之。到了隋朝,乌纱帽成为官服的配套首服,兴盛于唐朝,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与幞头类似。

11月19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在暖场活动中,“华夏衣冠——六朝、宋、明华服展演”在泮池——棂星门一带着盛装巡场,展示中国传统的服饰。那么各个朝代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乌纱帽是何时出现的?记者采访了专家。

博物馆级复原华服11套参与演出

据此次活动的发起人——来自秦淮汉服文化协会理事单位应天府五军都督府社团的王熹介绍,他们在制作汉服过程中有幸得到国内传统文化研究学者前辈的指导,汉服复原主要由古代服饰复原专家、上海戏剧学院刘永华教授指导。

此次活动,包括复原款汉服11套,涵盖汉、六朝、南唐、宋、明等朝代的汉服形制。

汉、六朝:直裾深衣,外披素纱禅衣,戴通天冠或刘氏冠(男),佩汉仪剑。本搭配系先秦、汉代直至魏晋时期公卿士族男子日常穿搭,参考依据为汉马王堆帛画、汉佚名墓壁画、南京竹林七贤砖画等。

南唐:南唐式圆领袍+交脚幞头(男),五代大袖衫裙(女)。本组服饰均参考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女装同时参考了南唐二陵的仕女俑造型。

宋代:宋公服+展脚幞头(男),交领百褶裙褙子+芙蓉花冠(女) 。宋男装造型复原主要参考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北宋仁宗画像,女子服饰则参考了福建南宋黄昇墓的出土文物、南京市博物馆宋明服饰展中的宋女装百褶裙的形制,以及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杨贵妃上马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中的花冠造型。

明代:白泽魏国公补服+乌纱帽(男),过肩蟒纹诰命夫人长袄+翟冠(女)。男装魏国公补服,形制复原原型为南京市博物馆宋明服饰展中展出的仙鹤补服;补子纹饰,复原自前期展出的麒麟补服;乌纱帽则复原自现藏于山东孔子博物馆的明代乌纱帽。女装过肩蟒袍,复原自山东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诰命夫人蟒袍。

中国历代服饰有什么特点?

我们经常看到大街上有人穿着汉服,它们和历史上的服饰有什么区别呢?据南京服饰学会服饰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强介绍,“汉服”其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每个朝代的服饰品种不同、样式不一,分别有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我们如今看到的汉服,有不少款式是将不同朝代的特征杂糅在一起的,而有一些专业团队会根据出土文物或资料复原真正属于某一朝代的服饰。

据介绍,深衣(衣、裳一体,包住身子)属于秦汉时期代表性服饰。褒衣博带的大袖衫属于六朝时期。

唐代确定品色制度,即以服饰颜色区别官职高低,黄色成为帝王专属服色,紫红绯色成为高官服色,青色是低品级官员服饰。白居易有云,“江州司马青衫湿”。官员常服有宽袖、窄袖之分,用圆领。

宋代官服沿袭唐制,以服色区别官职大小,幞头(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是其代表性冠帽。

明代官服出现补服,即胸前与后背有一块方形的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不同图案表示不同的官职。

襦裙是中国古代女性主要服饰,襦裙(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更成为唐代女服的代表。

乌纱帽是何时出现的?

我们今天说的乌纱帽,其实使用的是其引申意义,即官位、官职。“丢了乌纱帽”,表示丢掉了官职;“摘去他的乌纱帽”,意思是免职。那么,乌纱帽是何时出现的呢?

据黄强介绍,乌纱帽起源于东晋,只是一个普通的帽子,以黑纱为之。到了隋朝,乌纱帽成为官服的配套首服,兴盛于唐朝,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与幞头类似。唐代白居易在《感旧纱帽》诗中写道:“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到宋朝时,乌纱帽加上了“双翅”,称为“双翅乌纱帽”。

明朝有多种巾帽,六合一统帽、四方平定巾、飘飘巾、网巾等。《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至此,乌纱帽被确定为官帽,与补服配套。乌纱帽也因此成为官员的标识,乃至成为官的代称。明代乌纱帽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帽身前低后高,左右各插以翅。

清代推行剃发令,改易服制,使用顶戴花翎。乌纱帽“寿终正寝”。

女人的戴冠有什么不一样?

古代妇女和男子一样,也戴冠帽。冠的作用和帽子不同,古人戴帽,主要是为了御寒,而戴冠则为了装饰。那么,女性的戴冠有什么不同呢?

据黄强介绍,女人冠髻并行,礼仪活动戴冠,非礼仪活动梳髻。以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凤冠而言,汉代开始属于皇太后、皇后的最尊贵的礼冠,其名称与形制随时代而变化。自中、晚唐以来,女性戴冠日益多见。五代时有“碧罗冠子”“鹿胎冠子”等名称,宋代此风尤盛。宋代的皇后冠子特别高大,装饰繁复,冠上饰有多条龙、凤,被称为“龙凤珠翠冠”。宋代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戴花钗冠,民间女性使用元宝冠。明代皇后、嫔妃使用凤冠。明代命妇的礼冠,虽称“凤冠”,实际不是凤冠,而是花钗冠、翟冠、庆云冠、翠云冠等。清代后妃所戴的礼冠,虽然也饰有凤形,但是名称上不再称“凤冠”,而称“朝冠”。

古代民间女性出嫁坐花轿时着凤冠霞帔,其实也只是借“凤冠”之名,让新娘享受一生最为风光的幸福时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文 虞越/摄

标签:乌纱帽;服饰;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晶枫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