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大学载歌载舞、发展特长;在社区课堂学习职业技能、了解企业安全知识;在文化馆、图书馆观看文艺演出、分享阅读心得……在常州经开区,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所不学”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老年大学里“夕阳”正红
“王老师,今天教的几个瑜伽动作都有点难,回去我要好好练练。”
“回头我把视频发你,你对照着慢慢来。”
11月28日,在常州经开区老年大学,下课铃声响起,55岁的严爱文收拾好瑜伽装备,前往拉丁舞课教室。换上舞蹈服,她投入到拉丁舞的学习中。
瑜伽、电钢琴、拉丁舞、声乐、山水画、太极拳、手机摄影……今年,常州经开区老年大学秋学期开设了39个班、21门课程。招生简章一经发布,就收到了一大波报名信息。
“目前有学员1300多人,其中70%都是老学员,每个学员都会报几门专业课。”校长蒋晓敏介绍,学校开设的课程完全从老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老人想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退休了闲在家没事做,来这里既能‘充电’,又能交到朋友,日子很惬意。”瑜伽教师王剑英也曾是老年大学的学员。2015年,她来这里报名学习瑜伽、拉丁舞、声乐等多门课程,学成后考取了瑜伽教练员资格证,2017年起被聘为瑜伽班教师。“从学员变教师,我的身份转换了,也收获了不一样的老年生活。”王剑英说。
“为了改善学习环境,学校于今年启动教学楼室外电梯增设工程,还增设了6个教室,扩大了30%的日常教学面积。”蒋晓敏说,学校将深入推进教科研、智慧助老、馆校社合作等工作,让学员们更好享受“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成果。
“家门口”就有学习阵地
“驾车前,一定要穿戴好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绝对不能穿拖鞋驾车作业。”日前,在横林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一场叉车工技能培训正在进行。指导老师杨文杰演示了起步、倒车、调头等驾驶技巧,并让学员挨个上车实操,手把手教学。
“横林镇共有企事业单位2000余家,各类职工5万余人。社会对职工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职工教育尤为重要。”横林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孙波透露,结合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居民需求,学校整合各类资源,推进职业技能、企业安全培训,提升职工综合素养。
“培训真的很有用,这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培训结束后,江苏尚友地板有限公司员工王桂生顺利领到了叉车工操作证,这场“家门口”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在常州经开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场所。”常州经开区社区培训学院教科室主任陈啸峰介绍,带动全民终身学习,硬件是基础。全区3镇3街道都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5个村(社区)都建了居民学校,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秋白书苑”全覆盖,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馆校资源,教育服务走到了老百姓身边。
软件方面,“江苏学习在线”“常州终身学习在线”和“圩墩学堂”等线上学习平台,构建起了覆盖全区的数字化学习“软阵地”。
教育活动出新出彩
今年以来,常州经开区围绕“七彩生活 乐学经开”品牌,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教育资源效能,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区教育特色活动。
“常州文明处处绽放,垃圾分类新时尚。”近日,遥观镇剑湖村社区天天乐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自编自导的《垃圾分类歌》,表演者正是村里的“奶奶宣讲队”。
“歌词顺口,表演直白,我们唱一唱、演一演,大家很容易就记住了!”“奶奶宣讲队”成员朱丽芳说。6名平均年龄62岁的奶奶组成了这支垃圾分类宣讲队,领队是从事了10多年环卫工作的戚岳敏。平日里,她们会身穿“垃圾分类” 红马甲,臂带“垃圾分类督导员”红袖章,来到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以“美丽经开 绿色生活”为主题开展绿色环保教育。
在潞城街道青洋社区,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绘本《彩虹色的花》,在幼小的心灵种下乐于助人的种子;在横山桥常武第一党支部事迹陈列馆,参观者们在此学习革命历史,开启红色文化之旅;在运河党建文化公园,游客们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印有党史的标志性建筑……
常州经开区打造“七彩之光 乐学经开”品牌,红色爱国主题教育、橙色安全主题教育、金色成长主题教育、绿色环保主题教育、蓝色健康主题教育、褐色文旅主题教育、粉色志愿主题教育轮番上演。“‘七彩’主题教育推动了全区社区教育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充分满足了全区42万名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陈啸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