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彩甲天下”,南京秦淮灯会始于六朝,至今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的民俗灯会。元宵节期间,到秦淮河夫子庙买灯、观灯、赏景,不仅成为大多数南京人的一种习俗,无数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南京夫子庙花灯夜市人头攒动,游人逛灯市、选花灯。 孙忠南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据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龙梅介绍,秦淮灯彩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东吴时期,每到元宵等喜庆佳节,除了东吴太初宫、昭明宫,东晋建康宫内张灯结彩外,一些居住在秦淮河畔的达官贵人也在自家的宅邸门户内张灯结彩。唐朝时期,由于不少皇帝大力提倡元宵节观灯,张灯时间由原来的一夜变成了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三夜。秦淮河两岸更是人烟稠密,商贸兴旺,酒肆林立,集市相连,出现了南京早期元宵灯市的雏形。
南唐时,灯彩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北宋时期元宵节观灯现象愈加盛行。自宋太祖起,张灯时间又增加了农历正月十七、十八日两夜,累计五夜。作为灯彩艺术发展历程的一个显著标志,竞猜灯谜活动以及作为专门售灯(即灯市)和放灯的场所也出现了,此后蔓延各地,相沿成俗。明代是秦淮灯彩得到最大发展的时期。朱元璋将每年元宵节张灯的时间延长至十夜,明洪武五年(1372)元宵节,他又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舞龙灯、狮子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至此秦淮灯彩发展到了一个高潮期。清代虽有发展,但到中后期,南京元宵灯习俗渐为冷清。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灯彩艺术得到重视。在夫子庙及秦淮河沿岸,到处可见灯彩艺人扎制的五彩花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秦淮灯彩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夫子庙西广场,记者看到,陈氏花灯、鲍氏花灯、邱氏花灯、戈氏花灯、孙氏花灯……摊位的各种花灯琳琅满目,游客更是摩肩接踵。
陆敏出生在秦淮河畔一个灯彩世家,父亲陆有文是江苏省级非遗项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陆敏也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衣钵,成了陆氏花灯的第四代传人、秦淮灯会省级传承人。
“我们做的花灯是以质量为主,不是以数量取胜,也就是说从不大批量生产,每个品种最多也就做一两百个,所以我们做得精细,售价也较高。”陆敏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不少花灯品种年前全部被订光,因为老客都知道他家的品质。
陆敏制作的兔子灯
“比如这只兔子,跟其他兔子就不一样。第一,兔子加上了‘披毛’,这是秦淮灯彩一种传统工艺,显得特别可爱;第二,兔子虽然是平面的,但嘴唇上加了三根金属丝,做成立体形状,就有了层次感;第三,眼睛不仅大,还开了一条缝,显得灵动有活力;第四,它的耳朵一个弯一个直,让人感到新奇。”陆敏说,“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沉寂了三年,我一直在思考,‘厚积’了三年,怎么才能‘薄发’呢?那就是创新,花灯如果没有吸引年轻人的新品种,在市场上是立不住的,秦淮灯彩也会失去生命力的。我的目标是:我们的产品即便5年后拿出来再看,也不过时。”
陆敏还向记者介绍了几款创意兔灯,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他们还有售后服务,从他家买的兔子,如果出现脱胶或零件出现质量问题,他们可以提供兔费维修。“不过,这段期间实在太忙了,要等到元宵以后。”陆敏说。
制作花灯全是手工,是很细致的活,用竹篾做灯架、染纸、绘画、裱糊……每一项工艺都倾注着手艺人的心血。
李颖制作的荷花灯
“你看这小小的荷花灯,有6层,1层6个花瓣,就有36个花瓣,上面4朵花8个花瓣,一共44个花瓣。里面的骨架分成6份,用6块布,至少要分3次才能糊起来,再加上玻璃纸,也要分3次糊,再加糊边,骨架才算完成。然后贴花瓣、做花头等等,看起来很小的荷花灯,要几十道甚至上百多道工序,一天也只能做一两个。”正在卖灯的李颖告诉记者。
李颖是秦淮灯彩市级传承人陈颜鸿的弟子。据李颖介绍,每年元宵节以后,她就开始忙,准备下一年的元宵节。平时就开始准备花瓣、花朵、骨架,直到最后的一两个月,才开始完成荷花灯的制作。因为提前做的话,放在家里也没有地方堆。
李颖的丈夫王伟白天上班,晚上也会过来帮忙。他告诉记者,“我平时帮忙做骨架,看起来很小,但做多了也是力气活,外面的糊表是她做,因为需要细心、耐心。”
据王伟介绍,做一件产品,他和李颖会反复测试,并提前在市场调查,只有大部分人对产品满意了,他们才打样、投入生产,否则产品卖不出去,一年就白忙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也有不少年轻人也在卖花灯。
“我记事的时候,我妈就在做花灯。”还在上大学的“00后”孙国庆告诉记者。孙国庆一家是淮安人,多年前来到南京打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胡爱梅接触到了秦淮灯彩,就喜欢上了,从此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每天七八点钟忙到晚上七八点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孙国庆的父亲在夫子庙开了一家宝葫芦的店,平时两人也能相互照应。
胡爱梅制作的兔子灯
孙国庆告诉记者:“今年兔子灯是我家的特色,用的是欧根纱布料,摸上去非常舒适,把电子灯放进去以后,不仅透光性很好,而且非常均匀,到了晚上特别美。”
“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三上灯,母亲都会用竹签和纸,给我扎兔子灯。”孙国庆说,原本简陋的材料经过母亲一番捯饬,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兔子灯。“那是我童年元宵节最期待的玩具,也是我最美的回忆,我现在有空时也会帮妈妈扎花灯,花灯也成了生活的快乐源泉,我希望花灯手艺能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