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南京:复原古代服饰 呈现文化之美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4-12-09 11:36:00

在历史长河中,服饰不仅是外在装饰,更是文化与时代的鲜活映照。在南京,有这样一群“80后”,潜心研究十多年,专门复原古代服饰,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永乐宫等古迹,以及南京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馆的传世文物都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妆容精致的女子身着紫色大袖衫、暗红色印花齐胸裙,捧着花盏,低眸回首间,披帛随风而动……这套汉服来自于对敦煌壁画榆林窟19窟凉国夫人服饰的复原,是南京设计师张则宁的作品。她做的汉服多以复原风格为主,所谓复原风格,就是以壁画、陶俑这些文物为基础,根据现在的一些工艺方法进行复原。

张则宁通过研究文史资料复原出古代服装面料。

张则宁正在检查制作完成的汉服成品。

虽然设计汉服的人很多,但一针一线还原传统汉服的人却凤毛麟角。为此,张则宁先是研究汉服的形制,又去找老师学习色彩素描、板绘、立体裁剪等服装基础。过程中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史资料进行判断,经常跑各地的博物馆,在各个细节上拍摄细节照片,回来进行反复比对。

张则宁对汉服的热情源于热爱。她大学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出于自己的热爱,在大学期间参加了汉服社团。直到2013年,她发现当时的汉服市场还很小,自己喜欢的款式经常没人做得出来,于是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汉服路。在张则宁眼中,汉服不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它的意义在于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穿”到身上。慢慢地,张则宁和她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这些年来,南京博物院奇妙夜、大运河博物馆汉服表演、西安大唐芙蓉园、山西博物院……张则宁设计的汉服走上了更多的舞台。

张则宁通过直播向大家分享传统服饰复原的故事。

如果说复原汉服较为小众,那么复原甲胄则更冷门。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甲胄专业委员会理事常诚,专攻甲胄研究与复原工作。常诚复原的第一套甲胄,是西汉出土的杨家湾兵马俑俑身上彩绘的盔甲的样式。随后,他与福州市博物馆合作,做了秦汉服饰复原展,展出了两套西汉时的皮甲。之后,他又复原了一套秦始皇兵马俑身上的皮甲。

常诚复原的西藏式甲胄。

十几年来,他实地考察多处博物馆馆藏文物,查阅各类书籍,同时潜心学习冶炼、锻造等金属工艺、皮革皮艺、织造工艺、绳结编织、传统漆艺、人体工程等甲胄复原所涵盖的技艺,直到能够复原制作出高精度的古代甲胄,让古老的铠甲走进今天人们的视野。

常诚正在复原魏晋式三十四瓣盔。

常诚正在用羊皮绳复原盔甲。

服饰的复原不仅仅只有装束,还包括首饰。

珠宝设计师纵明明擅长将传统与现代相糅合。借鉴青花瓷上的缠枝莲纹,由此设计了一款手镯;参考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主大殿的飞檐,制作了《金陵筑》项圈;根据《武后行从图》中武则天的形象,复原了配饰……在纵明明老门东的工作室里,罗列了各式各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设计作品。

纵明明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藏隋炀帝萧后冠为原型设计全新首饰。

纵明明正在南京博物院临摹展品上的纹饰用于首饰设计制作。

纵明明展示她复原的部分首饰。

2016年开始担任南博志愿者的纵明明,有了最好的熟悉文物、传统文化的机会。她说:“要做、可做的事情还很多,因为我觉得它有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在背后,我对未来抱有十足的信心。”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唯有前行,方得始终。

文/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蒋琰董家训

标签:南京博物院;甲胄;服饰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e5af7f27-3353-42bb-ab31-5d33d7ebcebb.jpg.jpg
扬州“护线爱鸟”示范经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赢得海外国家关注。
d498d86b-1a99-4360-b88b-028799ac470d.jpg
这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OXnqJecTd4xC4nxTCW2AEHl2_副本.jpg
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
微信截图_20241216164725.png
随着欧美年终购物季的到来,南京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升温。
微信截图_20241213111118.png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