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旅游资讯
虎丘塔:吴都十万户,烟瓦亘西南
来源:苏州日报   2021-03-11 10:17:00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山下不远便是繁忙的京沪、沪宁铁路线。曾几何时,无数游子乘着火车仆仆而归,远望窗外虎丘塔矗立山巅,便知苏州到了。在以“运河十景”为重要抓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与比萨斜塔比肩的虎丘塔,将再次绽放璀璨光芒,垒筑起大运河苏州段最醒目的文化标杆。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把大运河打造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勾画出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生态带并行的新远景。

吴都十万户,烟瓦亘西南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山下不远便是繁忙的京沪、沪宁铁路线。曾几何时,无数游子乘着火车仆仆而归,远望窗外虎丘塔矗立山巅,便知苏州到了。

时至今日,一条流淌了2500多年的黄金水道,不仅沟通了苏州的整个水系,更是串联起诸多像虎丘塔这样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塔与山、塔与河、塔与城,注定要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宝塔沧桑 海涌山引来白虎居上

虎丘有塔始见于南朝陈的记载,至今至少有过4座塔,为南朝塔、隋塔、唐塔和云岩寺塔(虎丘塔)。南朝陈诗人张正见和江整分别诗咏虎丘,“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皆可为山上有塔的佐证。且彼时的南朝塔就已经成为苏州重要的地理坐标,耸立于虎丘山巅。隋塔、唐塔又分别建于601年和769年。

五代吴越国中吴节度使钱元璙,“不喜追游、不事园苑”,“惟每游虎丘山寺,则喜动颜色”。而今存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即为钱氏创建于五代末后周显德年间(945年至959年),成于北宋初年(961年)。它七级八面,是宋塔中年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砖构佛塔实例。

虎丘山自远古“海涌”而来,本是大自然中随海浪起伏而涌现的火成岩,名为海涌山。又因吴王阖闾葬于此,“白虎居上,而号‘虎丘’”。远古的石破天惊之变,造化出当下的鬼斧神工之景,每一次易名,都藏着数不尽的故事。自南朝梁陈起,虎丘“梵台云起,宝刹星悬”(梁·张种《与沈炯书》),就形成了“寺里藏山”的胜景,吸引着无数游人。隋唐时期更甚,文人墨客郊游雅集,皆往虎丘。白居易开路凿河,从此“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就问白居易“游山数几何”?答曰“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数年抢救 千年古塔成“东方比萨”

千余年来,虎丘塔历经沧桑变化,成为中国著名斜塔之一,也被称为东方“比萨斜塔”。它高47.7米,倾距2.34米,倾角2°48′43.1″。其倾斜原因,是塔建造在基岩南高北低的地基上,从建造开始后即发生塔体的沉降和倾斜,建塔者就在建造、倾斜与维修纠误中反复忙碌着。自南宋至晚清,虎丘塔曾遭七次火灾,修葺情形只能在零星记载和传说故事中探寻。

1953年春,虎丘塔底层砖墩发生局部坍塌危情,引起了文化部的高度重视,“虎丘塔有关国际观瞻,影响重大,必须紧急抢救。”虎丘塔两次大修的历程自此拉开。1957年的第一次大修,主要针对塔体本身,用围箍法加固塔身,用高压水泥枪注浆修补裂缝,并重筑塔顶。塔身加上“紧身箍”,缓解了塔体崩塌的发展趋势。

虎丘塔第二次抢险加固工程,在1981年至1986年。1957年的加固,打破了修缮前的平衡状态,塔体又现裂缝。1981年起,对塔基和地基进行的加固工作展开,人们用“围桩”“灌浆”“筑盖”“补墙”的办法,又一次将虎丘塔从危急状态中解救出来,千年古塔转危为安。数十年来,苏州周边发生多次地震,虎丘山有较强震感,但虎丘塔安然无恙。

文化坐标 稀世珍宝又惊艳全国

古塔危情,本不是一件好事。但挽救危塔的维修过程,却是一个深入了解、研究古塔的极好机会。1957年,在虎丘塔二至四层的维修工程中,大量唐末至五代吴越国时的文物重绽光彩,精细的佛经、佛像,精美的瓷器、铜器,还有织锦、绘画等等,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显示了当时高度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越窑秘色瓷莲花碗,就出自虎丘塔第三层的天宫中,至今仍是众多游客来苏必看之物。莲花碗造型工致,端庄有姿,就如陆龟蒙所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京杭大运河沿线最早的建筑遗存之一——虎丘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也由此成为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成功的城市。虎丘塔,不仅是大运河重要的航运坐标,也再一次夯实了它作为苏州文化坐标和“古城代言人”的地位。

一千多年弹指一挥,遥望苏州西北,历劫不灭的虎丘塔,依旧独立于虎丘山巅;而那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也依然是繁忙的黄金水道,沟通着苏州的水系,串起了众多文化遗珠。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苏州名片”

虎丘山景区将重现枕河人家“慢生活”

在以“运河十景”为重要抓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与比萨斜塔比肩的虎丘塔,将再次绽放璀璨光芒,垒筑起大运河苏州段最醒目的文化标杆。

“我们提出绿色打底、山水为骨、文化为魂的战略思路,以虎丘塔为根基,以剑文化为血脉,以苏派盆景文化为鼎足,以特色实景演出为亮点,打造‘一塔、一剑、一树、一秀’作为虎丘全域旅游的核心资源,多点联动,形成合力,让不可移动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孙剑锋说,虎丘景区将从“深挖文化内涵”“注重活动出‘彩’”“坚持生态引领”等多个方面,让运河遗产“古为今用”,让运河文化“亮”起来,重现枕河人家的“慢生活”。

2019年,“故·事虎丘沉浸式数字体验馆”对外开放,场馆通过场景营造和多媒体技术,还原虎丘塔内的结构彩绘,展现一个游客“看不到的虎丘”。特别是模拟剑池景点营造的“地下展馆”,让游客“零距离”体验吴王墓,解密剑池底下的另一个世界。而“虎阜传奇”全息舞台剧,串联起众多传说故事,将虎丘的禅文化、剑文化、茶文化、士大夫文化娓娓道来。

近年来,虎丘景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举办新春庙会、春季艺术花会、虎丘曲会等园事活动,各类节庆活动特色鲜明,打造出一个个受游客喜爱的特色文旅品牌。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把大运河打造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接下来,我们还将紧紧抓住‘运河十景’建设发展契机,进一步推动虎丘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转化与利用,对虎丘数字体验馆、‘虎阜传奇’全息舞台剧进行提档升级,打造虎丘夜游新IP。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勾画出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生态带并行的新远景。”

(记者 张丫 罗雯 实习生 杨心砚)

标签:吴越国;虎丘塔;苏州

责任编辑:行晓艺

无锡;古镇;江南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职业技能;东盟国家;中文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经贸关系;美方;白皮书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江豚;视频;刘春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
美方;关税措施;中方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停止对华经贸打压,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紫金草;紫金草合唱团;演出
3月27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 —紫金草合唱音乐会在建邺区少年宫小剧场举行,日本紫金草合唱团与南京紫金草童声合唱团首次同台演出。
南京;新加坡;免签
3月24日,随着免签政策的持续扩容,南京入境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城市建设;施工图;苏州市
在完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方面,江苏省常州市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
劳模;南京邮电大学;总工会
3月24日下午,由省总工会主办的巾帼劳模进校园暨“寻找最美的她”百名巾帼劳模工匠图鉴首期发布活动在南京邮电大学拉开帷幕。
无锡;马拉松;赛道
3月23日7时,盛大的樱花雨下, 2025海澜之家无锡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1站) 、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无锡站)燃情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