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5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城乡建设专场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城乡建设方面的成就并答记者问。
住房保障再升级,为“幸福宜居”注入动能
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是江苏实现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率先在全省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出台住房保障行动计划,率先提出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以改造总量居全省第一的苏州为例,已实施棚户区改造约6500万㎡,新开工建设定销房27.27万套,110多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支持的地级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各类保障性住房374.09万套,超过1100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29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7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8倍多。”下一步,江苏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省级宜居住区建设等民生工程,推动向住有宜居迈进。
补短板、强品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跑出江苏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系统性思维提升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其中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极具代表性。
目前,江苏干线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高铁里程从“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3位;7座城市拥有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00公里,跃居全国第二;“十三五”时期,江苏建成3座过江通道,共有过江通道17座,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这是江苏交通建设的速度与力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介绍,“十四五”期间,江苏计划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国内畅通、国际通达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实现智慧绿色平安交通走在全国前列,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率先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从解放初期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到2020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到3154.5万立方米/日,供水排水方面也跑出了江苏速度。以连云港为例,“十三五”期间,城市供水普及率为100%,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98%。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介绍:“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管长制,向管网要效益,完成289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全市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区污水管网得到进一步完善。”
有“颜”又有“料”,城乡建设打造“秀外慧中”新乡村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江苏一直注重乡村建设规律,以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建设江苏的“桃花源”。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介绍:“2018年至2020年,江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取得显著成效。”以徐州为例,通过探索集中居住的“睢宁模式”、空间治理的“邳州方案”、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乡风文明的“马庄经验”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实践品牌,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徐州市副市长王先正介绍:“徐州创新实施以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截至2020年底招引工商企业106 家,落地产业项目712个,吸引下乡人才3600 余名、返乡能人2500 余名。”
截至目前,江苏共命名六批365个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特色田园乡村,覆盖96%的涉农县(市、区),实现了从点的创建向区域的延伸,呈现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绿色发展,城市品质大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的省情特点,江苏一直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改善路径。
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连云港持续更新规划建设理念,不断推进建设城园合一、人城和谐、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公园城市。“市区每年平均新增绿地面积240公顷以上,城市绿地总量增加到854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1%。”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介绍。
同时,江苏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也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此外,江苏还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目前已公布了310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和365组传统建筑组群。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王心婷 冯晓丹 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