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今日江苏
江苏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2022-11-24 08:04:00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治水兴水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总体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高淳慢城小流域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张家港凤凰湖+凤凰山

溧阳市曹山生态清洁小流域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汤山矿坑公园阡陌花海

南京市六合区河王坝生态清洁小流域

丰县城乡供水统一调度中心,对乡镇取水、制水、供水、售水全过程一体化监控管理

连云港市赣榆区二级管网管道热熔对接施工

淮安市淮安区农村供水水质化验

宿迁市联合水务二水厂

南京市江宁区周岗圩灌区

南京市六合区龙袍圩灌区

淮安市周桥灌区干渠

泰州市姜堰区周山河灌区

宿迁市来龙灌区一分干渠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茅城河

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李巷河

宿迁市泗洪县石集乡柳山河

泰州市姜堰区湾塘河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治水兴水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总体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现代灌排工程体系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灌区,作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连着百姓生计。江苏1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灌区星罗棋布,拥有大型灌区34处、中型灌区279处,设计灌溉面积4964万亩,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二的耕地面积,近年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节水优先,高效利用;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深化改革,科学管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全省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资150亿元,先后完成了482期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改造骨干渠道1.6公里,渠系建筑物3.3万座,改造后的灌区建筑物完好率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配套率平均提高25个百分点,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灌溉保证率由改造前的65%提高到80%左右,排涝标准由改造前的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田骨干灌排体系,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有效助力全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700亿斤,把牢了江苏“新鱼米之乡”的粮食安全命脉,打造了“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现代化灌区的江苏样板,为夺取今年抗旱全面胜利、实现秋粮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绘就水美乡村画卷 擦亮农村河道生态底色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幸福河湖建设,以河湖长制为引领,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为抓手,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坚持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推进,以水岸同治促水岸同美,不断带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积极打造生态美、环境美、管护水平高的水美乡村,加快展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图景。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5万公里,212个“水美乡镇”、1608个“水美村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愁美景在全省广袤的乡村渐次呈现,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

南京市浦口区探寻乡村振兴农村生态河道的“水密码”。依照《浦口区“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促发展实效。加大资金投入,专门设立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融资专项资金1.06亿元,开展了10条27.1公里的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按照农村生态河道标准,大力开展河道疏浚、畅通引排、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集中连片推进农村生态河道综合治理。将河道整治与乡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结合在汤泉街道楚韵花香、永宁街道西埂莲乡、河岸花海等滁河风景区沿线实行的小流域工程等,串“珠”成“链”,合力助力乡村旅游,实现资源变资金,写好绿色转型发展的“水文章”。

泰兴市农村活水工程。2018年起,为助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泰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力推动、督查指导下,泰兴市启动实施农村活水工程,并连续四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减坝废坝、拆坝改涵建桥、疏浚河道、沟通水系、整治岸坡等“一揽子”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水目标。截至2021年底,泰兴市财政累计投入3.47亿元,共整治庄河2224条1158公里,拆坝改涵建桥2479座,3007条农村庄河实现畅流活水,农村河道水系不通、河道黑臭、水面漂浮物堆积等问题基本解决,整治后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水清岸绿的亮丽风景,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连云港市海州区创新融资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以连云港市林业投融资体制创新,在主要河道河边地开展特色林业种植约3万亩;以水利融资资金开展水利改造及环境整治项目,计划3年融资6.5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1.8亿元),重点实施河道整治、泵站提升、水闸提升改造、桥梁改造、其他水利设施及经济林建设工程。2022年,全区实施13条4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以及831条988公里一般河道沟渠整治,有效提升了农村河道面貌。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实现城乡供水共建共享

农村供水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近年来,江苏围绕“全域覆盖、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服务均等”的目标,坚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谋划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018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投资60.2亿元,累计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9万公里,新建、改造扩容涉农水厂18座,关停农村小水厂111座,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截至目前,江苏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9%以上,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最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守护绿水青山初心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绿化造林、土地整理、宕口整治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全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2199.7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7.85%,位居全国前列。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21年,全省共建成13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1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以及一批生产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强化水土保持综合监管

监督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健全水土保持法规体系,提升监管技术手段,强化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十三五”以来,省市县三级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826个。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实施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建设省级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示范区,批复各级区域评估报告92个,通过简化程序、减少费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科技研究基础工作

监测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域生产建设活动遥感监管及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三个“全覆盖”。省级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16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覆盖13个设区市,提供监测基础数据支撑;小流域实现全域划分,3909个小流域基础信息全部上图入库。

我省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

标签:

责任编辑:胡朔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商行;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业联合会
经过近两个月的角逐,最终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以2∶0战胜江苏银行,获得冠军。
江苏;江苏省;青年体育
5月21日,2025 “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在无锡江阴拉开帷幕。
江苏;世博会;大阪府
以“携手美丽江苏,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的江苏周活动20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幕。
无锡;古镇;江南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职业技能;东盟国家;中文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经贸关系;美方;白皮书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江豚;视频;刘春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