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来了
来源:扬子晚报   2023-04-11 09:54:00

游客可以生成自己的虚拟形象

游客在实地游览场馆的同时,也在虚拟世界中同步穿梭

“宝塔幻界,元启未来”,人来人往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上新”了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体验项目,让不少往来游客驻足围观。昨天上午,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体验项目正式向大众公开试运营,这个项目能玩到什么,又该怎么去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帮您抢先体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冯秋红

记者体验

自造数字形象,穿梭虚拟和现实

要开启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之旅,第一站不妨先给自己创造一个数字形象。一进博物馆看到的淡蓝色扫描装置,就是通往虚拟世界的大门,游客只要站到装置中,大概一两分钟后,就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属于自己的虚拟形象,出现在了虚拟世界的大报恩寺遗址当中。

通过扫描屏幕二维码,游客可以进入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的小程序,从中进入“报恩圣境元宇宙”,拿着手机,便可以在实地游览场馆的同时,也在虚拟世界中同步穿梭。

现实和历史中的文物,都能看到

大报恩寺元宇宙空间互动体验共分为八关:《千年对望》《琉璃拱门》《地宫圣物》《莲池海会》《南朝四百八十寺》《舍利佛光》《报恩圣境》《宝塔奇缘VR互动》,这八关分别与博物馆中八个重点景点相对应。

从实际体验上来看,大报恩寺元宇宙博物馆体验项目的互动感非常强,在现实中游客在场馆的各个点位穿行,手机中自己的虚拟形象也跟随穿行,比如说当我们走到“琉璃拱门”景点附近时,便会提示“感应你已经来到附近,是否前往看看。”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看到现实中的琉璃拱门文物,还能够看到通过元宇宙还原的、历史中的琉璃拱门和遥相呼应的琉璃宝塔是什么样子的,亦能通过在虚拟空间中的趣味小游戏和情景互动增进对文物的多面认识。

运用XR技术,帮你实现“手势建塔”

尤其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处为运用XR技术实现的“琉璃宝塔添砖祈福”体验,游客在“穿越”进虚拟世界后,可以通过炫酷的XR交互技术在指定位置通过手势操作建塔,互动性和趣味性都相当强。

“传统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可能会看不懂这个文物。通过丰富的互动体验,加上现有的数字化先进技术,让游客能在参观中自行探索,建立情感连接,这也是我们推出元宇宙体验项目的理念。”大报恩寺博物馆技术处负责人苏霄表示。

焦点追踪

什么是“全真互联”

不同于数字博物馆 线上线下更加融合

“从去年起,元宇宙的概念进入了大众世界。我们用了约3个月时间,为大家带来了大报恩寺元宇宙空间体验。”大报恩寺博物馆技术处负责人苏霄介绍说,传统的元宇宙产品是基于完全虚拟的世界,大报恩寺元宇宙博物馆体验项目则不同,游客们必须来到线下场馆,才能沉浸式体验进入元宇宙空间中。

据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技术人员伞女士介绍,“我们提出来全真互联的概念,也就是打造出一个基于现实的虚拟空间,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体验的这一切,通过科技的手段进行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维。”

相较于传统的数字博物馆,全真互联元宇宙体验空间更加生动,更为贴近生活,“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中我们设立了多个交互装置点位,以实现当我们走到一个点位时触发线上空间互动的功能,相比于传统的仅线上或者仅线下的游览方式,全真互联使得线上线下融为一体,让沉淀的数字资产更为活跃。”

后期如何“更好玩”?

未来设计数字展厅 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当前,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全真互联元宇宙体验正在试运营中,后期还将不断迭代升级,完善体验细节,“未来我们计划设计数字文物展厅,在里面放置更多珍贵的文物模型,游客在进入这一空间时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文物的细节。”

苏霄表示,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中确立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数字化展示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式,“我们希望以此为目标,建设发展大报恩寺遗址、甚至整个南京的文物数字化数据库,这也是保护延续中华文明遗产的一种方式。”(沈昭 冯秋红)

标签:游客;虚拟形象;大报恩寺

责任编辑:刘慧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