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无怨无悔一甲子 争做追“锋”好少年
—— 记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雷锋中队
来源:新华日报   2023-06-01 08:19:00

校门上“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异常醒目,校园里立着“雷锋与孩子们在一起”雕像,学校走廊贴满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格言、绘画、书法作品,教室里挂着雷锋主题剪纸画,窗台上摆着学生捏的雷锋造型泥塑……近日,记者走进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浓浓的“雷锋元素”扑面而来。

“把雷锋当成‘偶像’,是我们学校的传统。”金沙小学校长严永梅告诉记者,1963年,响应全国上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当时的金沙小学五(2)中队辅导员刘飞将中队命名为“雷锋中队”。学校“学雷锋活动陈列馆”的玻璃橱窗里,五(2)中队历任辅导员的姓名一目了然,两叠厚厚的《学雷锋日记》完好保存。

下午3点,五(2)班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追“锋”班会开得火热。“孩子们,昨天我们拜访了97岁的革命战士于健爷爷,你们都做了什么呀?”五(2)班班主任、雷锋中队现任辅导员张志芳话音刚落,孩子们几乎同时高举右手抢着发言:“我帮爷爷擦了窗台!”“我收拾了桌上的报纸!”“我听爷爷讲他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他真了不起。”……

“别看这些孩子才10多岁,但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追‘锋’少年,‘学雷锋’都是一把好手!”张志芳介绍,不仅日常照顾军烈属、孤寡老人,追“锋”少年还走上街头,开展清扫垃圾、整理路边自行车、擦拭广告牌等志愿服务,给环卫工、医生、警察等送去关爱物资,走进街道社区参加文明宣传义演……

今年2月17日至21日,一场特别的追“锋”行动,令孩子们久久难忘。学校追“锋”寻访团一行前往雷锋同志的第二故乡——辽宁抚顺,追寻榜样的足迹。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孩子们参观了“雷锋铺”,雷锋的手迹、遗物、照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热血沸腾,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这样就和雷锋叔叔离得更近了。”五年级学生瞿思臣说,当他看到展柜里雷锋穿过的衣服、裤子上面的一层层补丁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不由自主对着展柜恭恭敬敬地行了少先队礼。

风雨兼程一甲子,金沙小学五(2)中队辅导员换了40多位,校园里走出追“锋”少年3000余人,中队获得江苏省少先队“英雄中队”、南通市少先队红旗中队、通州区优秀学生集体、通州区第二届“十佳志愿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曾经的追“锋”少年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中有南通“莫文隋”原型汤淳渊、有热心公益的企业家王玉兰,还有许多爷孙队员、父子队员、母女队员,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把学雷锋做好事当作“一辈子的日常”。

“胸怀大爱守信念、厉行节俭苦作甜、钉子精神善钻研、锐意创新勇当先、明礼守规责在肩。”这35个字来自金沙小学编写的《雷锋伴我成长》教材,五(2)班全体学生个个都能脱口而出,成为孩子们的座右铭。“五(2)中队学雷锋活动会一如既往坚持下去,大家一辈子学雷锋,一代代学雷锋,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严永梅说。

本报记者 张周楠 贲腾

标签:

责任编辑:唐凯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