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赏花踏青,“清明经济”不负春光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4-06 09:21:00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祭奠英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气。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出游人数同比涨幅明显,赏花游、踏青游、采茶游、美食游等成为热点。

一代代中国人在清明节慎终追远、祭扫祖茔,同时又衍生出春游、踏青、插柳、斗鸡、蹴鞠、荡秋千、食青团等民俗。历代文人墨客在踏青游春时,吟诗作赋,大抒雅怀。“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代理学家程颢在《郊行即事》中这样描绘清明图景。清明时节的江苏大地,百花竞放、万物复苏,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从南京鸡鸣寺、无锡鼋头渚樱花绽放到兴化千垛菜花一片金黄,或游走在公园湖畔,或漫步于春色山水,都能欣赏到满眼的繁花,感受舒展身心的愉悦。

“赏花游+民俗游”,成为今年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全省多地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并注重挖掘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比如,有的博物馆推出“品读民俗绘纸鸢,敬献鲜花忆先贤”活动,有的地方推出“清明泉边话插柳”“说寒食、吃春饼”“玩转蹴鞠”等一系列活动,满足人们回归传统习俗的需求,体现出清明时节拥抱春天、促进身心健康的文化内涵。

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从此以后,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更成为推动消费市场繁荣的重要载体。今年3月以来,全国“赏花经济”“春日经济”热度持续升温。“春日+假日”促消费的叠加效应,在这个清明假期更加凸显。菊花盛、青团旺、风筝俏……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并在传统消费领域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元化的消费热点。穿着汉服在春风里裙角飞扬,跑一场“热辣滚烫”的马拉松,在试驾新车里赏春光……新消费场景,丰富人们的假日生活,也成为展现中国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

小长假撬动大市场,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有效引擎。这其中,离不开一系列带着“春消息”的暖政策。比如,国家鼓励和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消费大市场。今年我省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在700亿元左右,汽车、家电、家居换新支持政策和清单即将出炉。无锡等地乘着政策东风,以“春日繁花”为主题,开展春季促消费活动。不少商家推出多样商品,并在服务上做加法,激发市民“焕新”热情。节日期间,各大商超人头攒动,市民看车、逛家电热度升温,假日消费市场热是政策暖效应的彰显,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假日经济热,显现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坚实产业基础,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清明扫墓之际,也是亲人团聚之时。何不约上亲朋好友赏花踏青去,诗意的春光岂能辜负!在这个有着多元寓意的节日里,让我们带着感恩、敬畏,笃定信心、继续前行!(杨丽)

标签:

责任编辑:任虹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