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扬州打造“能喝水、会呼吸”的城市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8-06 08:16:00

本报记者 周 晶

盛夏时节,扬州开发路东延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加速推进。这条快速路约2公里长的人行道临水而建,部分墩柱设置在水中。“未来,这里不仅是一条‘水景路’,更是一个‘大海绵’。”扬州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师薛静静现场向记者介绍,工程的高架桥上设有雨落水管,若是小雨便在雨水花园进行消纳,若是暴雨则通过溢流井进入团结河,避免形成内涝积水。

该工程是扬州市探索形成“融合式施工”海绵城市建设路径的样本。去年以来,扬州市在实施七里河路西延、小运河路南延等道路工程时,都通过“融合式施工”因地制宜嵌入“海绵”,提升道路消纳雨水的能力。

一条蜿蜒的河溪、一段“吸水”的路面、一条植草的沟渠、一块绿色的屋顶……“海绵城市”建设无处不在。7月26日,记者来到扬州慈善文化园采访时突遇暴雨,但暴雨过后公园地面上并未见到明显积水。慈善文化园是扬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218个重点项目之一,蓄水层、覆盖层……雨水流经“线路”一目了然。“文化园除了亲水平台、大草坪外,随处可见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草沟等设施,这些‘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被巧妙融入园内,不仅扮靓了公园,还让公园‘能喝水、会呼吸’。”邗江区海绵办负责人朱兴国告诉记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绵城市’建设增强了城市应对极端雨水天气的韧性。”扬州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骆俊东介绍,扬州地处江淮平原,水域占比26.3%,拥有86.7公里的长江岸线、1111条乡镇级以上的主要河流,承担着江淮200多万平方公里汇水,是国家重点防洪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探索“蓝绿灰”深度融合的治理模式,可为全国平原水网城市实施洪涝共治探索有效路径。“我们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中,编制21个专项规划和11项技术标准,制定实施16项管控制度,打造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骆俊东说。

去年,扬州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全省唯一,3年示范期内将获中央财政补助9亿元。该市正式出台实施的《扬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将建成218个海绵项目及7个海绵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比例提高至50%。随着“三年行动”实施,《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也进入立法程序。

近期,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内的大运河非遗文化园正在实施二期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街坊区、绿地缓冲区等海绵主题区,打造渗排沟、绿地缓冲带、生态树池等海绵设施,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同时通过排水管网、行泄通道与七里河沟通,片区排涝标准提高至30年一遇。去年底,扬州城市地标百米“双子塔”城建广场建成,应用大量数字化技术及生态蓄水长沟、雨水花园等设施,打造出“海绵城市”的现实模样,描绘出扬州“千亿级”大基建产业集群的未来蓝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我们将聚焦系统全域,立足空间、领域、路径贯通,全力构建海绵城市建设格局体系,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治理格局,全力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的‘扬州样板’。”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

标签:海绵;城市建设;扬州市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