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让更多创新实体融入全球生态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9-10 10:23:00

□ 本报记者 杨易臻 张宣 蔡姝雯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常见的癌症,胃肠镜检查是早期诊疗的金标准,对于晚发现的大于两厘米的肿瘤,很多患者需要接受腹腔镜手术甚至开放性手术,导致患者康复时间较长。近年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惟握医疗科技,正准备推出一款新型柔性内窥镜机器人,兼容现有任何标准的胃肠镜,能够精确有效地切除病变。

惟握医疗科技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的帮助下,江苏成为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作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海外分支机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自2020年扎根苏州工业园区,已协助37家新加坡科技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将新加坡的科技型企业“引进来”,该中心还鼓励更多中国科技型企业通过新加坡成立海外科研中心。在该中心主任陈泉成看来,新加坡企业在融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在迈向国际时,难免“水土不服”,“中心致力于成为连接中新科创群体的桥梁,对于新加坡企业,提供硬件设施、政策支持以及市场产业网络;对于中国企业,帮助它们与新加坡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了解新加坡研发、创新、企业生态环境,让产品能更符合东南亚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江苏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全球创新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升级,一批国际优质创新资源与江苏产业创新需求精准“牵手”。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英国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化的技术研发及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在江苏先后落地。

2023年9月,江苏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与20家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起成立“T2+20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创新合作网络”(以下简称“T2+20创新合作网络”),方便江苏产业创新需求与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就近对接。

一年来,“T2+20创新合作网络”先后在南京、无锡、苏州、盐城等地举行系列国际创新合作项目路演,引进、发布超200项高质量创新项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形成一批国际创新合作项目。

作为心脏无创性检查领域的最新、最先进技术之一,心磁图仪可为医院心内科、体检机构、胸痛中心等多个应用场景提供检测支持。2022年,苏州卡迪默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成AI诊断算法的心磁图仪,在国内完成首台销售。目前,该项目已经以科技公司的形式在苏州和常州落地。

苏州卡迪默克医疗作为一家由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OUI)于2016年策划并促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牛津大学在国内孵化的首批高科技项目。牛津大学创新技术转移(苏州)有限公司总裁陈兆轩介绍,OUI作为牛津大学全资拥有的技术商业化公司,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在常州和苏州成立了两个中心,成为牛津大学项目进入中国商业化的官方推荐渠道。自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团队主动与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截至2023年,项目库中一共有超过400个项目,为上百家海外项目搭建与中国企业、投资人沟通的渠道,其中落地中国的项目超过30家,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工程、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打开江苏推进国际及港澳台科技合作的“成绩单”,可以看到一流境外高校院所组团合作,高端人才在此汇聚,跨国名企联通创新网络——江苏先后与芬兰、挪威、新加坡、奥地利等10个国家或地区签约建立产业研发联合资助机制,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区域研究中心落户泰州,昆山高新区与德国医谷共建“德国医谷长三角(昆山)创新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

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江苏科技创新合作的“朋友圈”将不断拓展。在即将到来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将设置T2+20创新合作网络专场,邀请36位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嘉宾,现场发布45项来自国际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实体的拟合作技术创新项目,并现场开展一对一对接洽谈。

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T2+20创新合作网络将通过“发布+对接+现场参访”的形式,集中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合作项目对接,将国际创新资源延伸导入到我省产业创新集聚区,把针对单一国别的点对点合作提升为点对面的网络化国际创新合作,着力推动江苏创新实体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生态的服务网络。

标签:创新合作;新加坡;牛津大学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