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源 张韦 通讯员 张春 蒋蓓
“我们是一家绿色环保企业,希望政府帮忙协调大气排放管控以及新增风电项目事宜。”
“由于没有员工宿舍,公司大量外地技术工人只能租住在周边民房中,政府能否考虑牵头在镇上建职工公寓?”
……
11月7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为企业服务、为发展赋能”的扬州市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在江都进行。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与选民们面对面坐在一块儿,倾听民声民意。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营商环境优化,从人才服务保障到生态环境保护,大家分门别类、畅所欲言。不一会儿,王进健就将“待办事项”记了好几页。平等对话、亲切交流、细致回答,现场充满着温情和信任,还有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今年是扬州开展市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的第20个年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孔令俊表示,一直以来,“统一见面日”活动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依法履职的重要平台,是深化“两个联系”的有效载体,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20年来,这项活动交出亮眼“答卷”:一条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察民情、集民意;一件件落地可行的“金点子”解民忧、纾民困;一个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汇民智、凝民心。
时间追溯到2005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建立市人大代表定期联系选民制度,确定5月8日为“统一见面日”。那一年,全市人大代表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各行各业,他们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搭建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在连任五届扬州市人大代表的傅强看来,让群众所盼“有始至终”、让群众意见“落地有声”是“统一见面日”活动的题中之义。“我有幸参加了第一年的‘统一见面日’活动,走访了仪征市人大代表和青山镇人大代表。”傅强回忆,当时位于仪征青山镇的化工园区刚刚起步,大家对于园区的落地见仁见智,坐下来一聊,共同的想法就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既要支持化工产业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快20年过去了,当年那条‘绿色发展’意见建议一直伴随着化工园区的成长与崛起,大家也是满意的!”
“记得第一年活动,全市有430多名市人大代表参加,后来逐渐扩大为全市7000多名各级代表热情参与,市人大代表平均参与率达96%以上。”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平大春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统一见面日”活动紧跟时事,每年被赋予一个新的主题。“人大代表小康行”“人大代表企业行”“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聚力产业科创·助力经济回升向好”……20年来,扬州市人大代表共联系选民7.47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35万条。
“从2011年起,活动时间从5月调整为11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夏斌说,这是为了把代表收集意见建议与提出议案建议相结合,以此提高人代会议案建议的质量。据统计,每年人代会议案建议中,由“统一见面日”意见转化来的占20%左右。
如今行走在扬州城区街道上,眼前道路绿化错落有致、季相分明。这一处处美丽景致,可溯源于扬州市人大代表束卫东参加的一次“统一见面日”活动。“有市民反映,部分道路绿化植物特别是行道树生长较慢甚至死亡,林荫效果不明显。”束卫东回忆,自己先后实地走访调研了市区多条道路,最终形成《关于科学规划建设道路绿化的建议》,提交到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这份建议后被确定为2021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市长领办的建议。得知自己的一份建议接连催生了5份政府文件,束卫东很满意也很自豪,“人大、政府共同推动道路绿化工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将实事工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见面”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见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我们对意见建议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起受理、交办、反馈、监督等流程,推动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陈国祥告诉记者,从2022年开始,市人大联合市政府办,每年选择部分近期需要重点办理意见建议进行交办督办,形成1个月内报送办理工作方案、3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办理情况的机制。
从“推动实体化运行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到“完善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夜间灯光亮化”,从“居民小区充电桩执行民用电价”到解决“高邮湖西地区吃水难”问题……20年来,“统一见面日”日益成为“发展问计日”“问题解决日”。截至目前,扬州市通过这项活动已解决采纳3.16万条意见建议,建议解决率达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