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老街古巷秒变“非遗大舞台”
来源:新华日报   2025-01-25 07:59:00

1月23日上午,“年味仁丰里”第四届新春民俗文化活动在扬州市广陵区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热闹开场。活动以“非遗”和“年味”为主线,不仅汇聚了剪纸、面塑、面点、雕版印刷等数十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还联动街区文化空间推出通草花、锔瓷、木偶、拓印等体验项目。现场,多位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示技艺,数千居民游客参与互动。

舞狮作为贺新春的传统活动率先出场,点燃了现场气氛。扬州市职业大学体育学院舞狮队的队员们在锣鼓声中激情舞动翻腾,围观群众纷纷伸手“摸狮头”“摸狮尾”,祈愿新一年鸿运当头。门神年画拓印是现场年轻人热衷体验的项目,他们用油墨滚轮涂色,放上洒金红纸,再用刷子扫一扫。短短10秒,一幅精美的门神年画便制作完成。

乙巳蛇年即将到来,扬州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章荣带来了他的剪纸作品《福蛇》。他介绍,蛇象征富贵吉祥、长寿智慧,在生肖蛇剪纸中添加福字、葫芦、迎春花等元素,分别寓意福寿绵长、福禄双全、吉祥如意,融入太极阴阳相生设计,则是送上“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祝福。扬州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孟晓红也正在大显身手,100个“蛇元素”面塑作品吸引众多游客围观。她一边讲解扬州面塑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一边现场教学,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这门独特工艺的魅力。

现场另一隅,热气腾腾的包子新鲜出炉。“蒸包子是扬州传统民俗,包子讲究褶子细密,要捏出28个褶子才收口。”在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福香的指导下,扬州市职业大学的10多名外国留学生认真制作包子。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哈比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在扬州过春节,舞狮子、写福字、做包子,这些活动都特别棒,我要录视频分享给朋友们,让他们感受浓浓年味。”

□ 本报记者 张韦 通讯员 朱涓

标签:代表性传承人;包子;扬州

责任编辑:毛震佳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