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藏品”“零展品”到如今拥有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两年多时间里,负责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和运营的南京博物院在展馆建设中转变征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多管齐下地进行展品征集,通过考古发掘、收购、接受捐赠、友情制作、模型复制等方式,迅速积累起了相对可观的馆藏。
捐赠仪式
今天上午举办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上,特地举办了展品资料捐赠及藏品支持展示活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建设中坚持四个同步,一是陈列策划与建筑设计同步,二是展馆建设与展品征集同步,三是展览运营实施与安防消防工作同步,四是展览组织与运营保障同步。虽然是“零展品”起步,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大量支持,收获大量的捐赠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江苏省国画院捐赠的中国百米长卷美术精品《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分为人物篇、山水篇上下两卷,分别展现了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价值,以及大运河两岸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和新气象。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扬州市委市政府捐赠的中国画《扬州胜迹图》,展现了扬州城2500年的历史及现代城市风貌,堪称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捐赠的书法长卷《运河颂》,精选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诗作5首,诗书一体、合为佳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颂扬中国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
刻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捐赠的刻纸百米长卷《大运河》,由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11位剪纸艺术家共同创作完成,立体呈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壮观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
常州孟河斧劈石盆景传承人魏达荣、魏玉宇捐赠的斧劈石盆景《京杭大运河》,魏氏父子以祖传的非遗手艺,分别以长城之冬、泰山之秋、钟山之夏、普陀之春四个篇章,展示了运河绵延千里,生生不息,四季轮回,万物生长的自然之歌。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捐赠的《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是国内首个“运河”主题的新型数据库。构建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知识图谱,建成新型专业数据库。
建成开放活动中,以上捐赠单位代表和个人在现场接受了捐赠证书。
山东博物馆复制的明代鲁荒王木俑仪仗
据介绍,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得到了运河沿线很多城市的著名文博单位的帮助。这些单位提供的展品有:山东博物馆复制的明代鲁荒王木俑仪仗、兖州博物馆授权仿制的泗水镇水铁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开封州桥遗址汴河剖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含嘉仓碳化粟(小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博物馆支持的宿州北宋石锚锭,南京博物院发掘的拦潮闸堆积、江苏省环境科学院支持的动植物标本、南京市博物总馆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唐代陶俑、徐州博物馆发掘的明代防洪器具、镇江博物馆发掘的唐代船型砖室墓和铁瓮城遗址明清道路、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发掘的宜兴宋代砖瓦窑址、苏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太仓博物馆提供的樊村泾遗址元代龙泉窑瓷器、张家港博物馆提供的黄泗浦遗址的宋代水井和瓷器,绍兴博物馆授权仿制的会稽刻石拓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开封州桥遗址汴河剖面
此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的支持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收集到《乾隆南巡图》《潞河督运图》《康熙南巡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邗江揽胜图》《姑苏繁华图》《京杭道里图》等100余种图像史料、共900余个数字高清影像文件。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方志馆捐赠了《江苏历代方志全书》《长江历史图卷》《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等运河相关图书文献资料500余册。在运河资料收集过程中,还获得了南京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知网等机构的协助。
记者 于锋 姚依依/文 余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