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淮安:“农”墨重彩,展示“象征意义”
来源:淮安发布   2023-07-19 17:35:00

十年前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淮安

“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十年来

淮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伟人故里、运河之都、

美食之都、文化名城”

四张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一大批国家级“金字招牌”灿烂夺目

王昊/摄

近年来

淮安坚决扛起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

在农业农村领域

创造一系列展示“象征意义”的实践成果

“农”墨重彩

描绘长三角北部乡村振兴好“丰”景

赵启瑞/摄

淮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优质生态农产品供应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粮食、蔬菜、畜禽、水产产量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一产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安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涵盖米面油、肉蛋奶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基本形成,规上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崔德圣/摄

近年来,淮安紧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扣“四聚焦四突破”工作主线,坚持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三级先导”工程建设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以全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积蓄乡村发展动能,以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淮安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量质双优,守稳“百亿粮仓”

赵启瑞/摄

淮安是产粮大市,2022年粮食总产98.59亿斤、单产962.1斤,均创历史新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到70%,种粮面积耕地比、人均粮食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每年调出粮食50亿斤,占总产一半以上,生猪、禽肉、蔬菜的调出量稳居全省前三。

近年来,淮安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在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取得新进展,切实将“丰产丰收”的基本责任转变为“量质双优”主动担当。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65.1万亩,占耕地比重提高至78.8%。建成覆盖水稻、小麦、蔬菜、生猪、克氏原螯虾等15个产业的省级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基地26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1%,金湖县入选新一轮国家制种大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特色农机化达63%,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达93.1%,淮安作为“苏北粮仓”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项目为王,擎起“五大集群”

刘志钧/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淮安重点打造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链增粗拉长、接二连三。

小龙虾产业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院一中心”挂牌运行,养殖面积、产量均占全省过半。建成6个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稻虾千亩连片标准化核心基地,推广“繁养分离”无环沟稻虾新模式,带动亩均增产15%,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成就一批百万“虾富”、千万“虾王”。“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353.12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水产类榜首。洪泽湖、白马湖大闸蟹、青虾、淮安黑猪、红椒、黄瓜、蒲菜等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长三角、走向全国。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8.8亿元、增加值467.8亿元,可比价增速5.0%、4.9%,增幅均列全省第一。

赵启瑞/摄

淮安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持续开展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去年以来,卫岗乳制品、雪榕生物现代食品产业园、和善园冷冻食品、益海嘉里粮食产业园、洪泽湖大闸蟹全产业链高效示范园、百斯特智慧创享产业园等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在淮安落地生根。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农业项目分别达69个、42个、23个,完成投资59.5亿元,加速推动农业“工业化”、农产品“商品化”。

赵启瑞/摄

6个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级、6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齐聚淮安,平台载体连点成线,聚线成面,燃起乡村振兴新“引擎”。

试点先行,绘就“和美乡村”

王昊/摄

淮安紧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坚持试点探路,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集聚集成、改革创新”的思路,创新构建“1个先导区+11个先导镇+160个先导村”的三级试点实施体系,通过试点先行、集中连片、集聚集成,一体优化提升乡村田、水、路、林、庄风貌,全市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提升。

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在全市域推广“三级先导”区域先期试点经验,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全要素治理,美化人居环境、和谐干群关系、促进乡风文明,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的淮安乡村新面貌。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镇村布局调整和全域整治后的规划发展类村庄,开展乡村生态环境、乡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两环境三设施”提升改造工作,促进村庄更加宜居宜业,持续提升乡村能级。全市71%的涉农镇街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34%,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8个,“十四五”期间累计创建省级绿美村庄96个。

谱写新篇,展示“象征意义”

张照久/摄

仓廪实,天下安。下一步,淮安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精准把握建设农业强市的使命任务,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奋力谱写淮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突出“头等大事”,持续筑牢稳粮保供根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和种业振兴“两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和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二是盯牢“重中之重”,持续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围绕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宽特色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把握“内在要求”,持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统筹抓好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城镇开发等空间布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四是坚持“双轮驱动”,持续释放农村改革动能。加快打造一批农业科研基地、成果转化平台,让更多科研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一线;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闲置低效资源盘活利用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标签:双优;淮安;粮仓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eee9fe5973607a04ee89b53d63e6ebba.jpg
对具有紧急、人道情形,来不及在我驻外签证机关办妥来华签证的外国人,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受理本市邀请单位为计划来华的外国人提出口岸签证预申请。
c8d98bc44f594f7fb5791a7f2cd686c4.png
近日,南京本土企业焦点科技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中国制造网现身世界知名行业大展“法国巴黎国际工程机械展”。
要闻.jpg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正确义利观为价值导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微信截图_20240428172723_副本.png
4月28日,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竣工投运。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