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南京:扛起使命担当,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色彩
来源:紫金山新闻   2024-08-08 11:08:0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南京文博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色彩。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南京众多历史遗迹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一处,那就是明孝陵。2003年7月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大会审议,南京明孝陵以其“独有的建筑体制、极高的历史地位、永恒的文化价值、完整的空间序列、优良的生存环境和周全的保护体系”赢得全票赞成,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如今的明孝陵,春天的梅花山五彩斑斓,有“天下第一梅山”美誉;夏天的燕雀湖美若油画,是火遍全网的南京版“莫奈花园”;深秋的石象路五彩斑斓,被网友们称为南京秋天“最美600米”;冬天的蜡梅映红墙,白雪皑皑,宛若童话世界。近年来,景区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网红景观,开发多样游线,把文化展演、科普、文创、研学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市民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今年是明孝陵申遗成功21周年,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正焕发出璀璨的时代光芒,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永远是保护第一,这是它的本体,如果本体不存在了,后面的传承利用也就不复存在。”他表示,一方面是要敬畏历史、敬畏自然,另一方面要对未来负责。“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不但我们自己要发展,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还要为后代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也强调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传承与利用,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色彩,为世界和平和文明互鉴及跨文化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守护“根”与“魂”,讲好南京故事

天晴,就在野外“挖呀挖呀挖”;下雨,就在室内“理呀理呀理”。从2017年到今天,南京考古工作者深耕在西街遗址土地上,一点点拂去千百年时光积淀的尘埃。3100多年前的“长干古城”现身,六朝御道、门址面纱的揭开……,西街遗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南京考古前置模式的生动注脚。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南京这个“古董铺子”,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地下都可能藏着“宝贝”。考古前置,把文物保护工作由“被动跟进”变为“提前主动”、由“不可知”变为“早规划”。在“先考古、后用地”的制度保障下,近十年来,在江苏省考古学会举办的考古发掘、研究、展示等项目内容评选中,南京共获得27项奖项。与此同时,通过考古前置发现了明故宫皇城遗址、大报恩寺遗址、西街遗址、官窑山明代窑场遗址、西营村南唐窑业遗存与南朝寺院建筑基址等一批有较高考古价值的大遗址。2023年,南京市考古前置工作入选江苏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去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发掘项目59个,完成发掘面积3.7余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标本5000余件。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下开展南京考古工作,加强考古成果的阐释,深化遗产价值的挖掘,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书记、研究员马涛说。

航拍南京西街遗址。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南京文脉,讲好南京故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李玮说。近年来,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不断健全完善文物预防性保护机制,增强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的防护能力,强化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文物科技保护平台,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监测与巡查工作;多学科、多部门介入文物保护材料、设备与技术研发工作,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科技化水平;积极推进文物安全数智化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确保文物数智化监管取得实效。李玮表示:“我们要自觉充分挖掘南京城市资源禀赋,彰显南京古都魅力,加强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统筹做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扛起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盘活用好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舞台展现独特魅力

中华门瓮城旁,有一座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映照着650多岁城墙的历史与风采,不仅是南京文化地标,也是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窗口。南京城墙博物馆建筑将中华门马道作为设计元素,以突出城墙遗址为核心,与外围景观和谐共生,与城墙本体高度融合。

依傍中华门段城墙而建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倍感兴奋、备受鼓舞。”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南京城墙博物馆馆长马麟说。南京城墙博物馆基本陈列展“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 ,创新性地以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为主题,全面阐释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与多元遗产价值,梳理城墙环绕下的南京历史文脉,展现南京作为大明都城的辉煌气象。此外,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利用城墙本体建筑特点,在城墙沿线的中华门藏兵洞、神策门城楼、南唐伏龟楼遗址、清凉山石头城遗址等遗产点,设置展览空间,打造了南京城墙“沿线展览聚落”,展览内容既与南京城墙博物馆基本陈列相呼应,又与南京城墙遗产地全线紧密相连。近年来,“城墙游”热度不断攀升,接下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将进一步盘活用好文化遗产资源,让世界看见城墙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于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月9日至11日,南京云锦研究所(南京云锦博物馆)将带着南京云锦精品,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24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让南京云锦在世界舞台展现独特魅力。

云锦因华丽雍容、灿若云霞而得名,有“寸锦寸金”之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云锦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工作。”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表示,要让云锦融入日常生活,用创新的思维、现代的手段,探索云锦在当下生活场景中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云锦是南京的,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让云锦传播‘出海’是我们的使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朱彦 王峰 李子俊

标签:南京城墙;南京;自然遗产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wechat_2025-08-05_100855_528.png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