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图片来源:江苏非遗)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喻婷 张苏宁)11月27日,记者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获悉,江苏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制度建设,通过推进调查记录管理、传承人队伍建设、创新融合发展和夯实基础保障等维度系统提升非遗保护水平,让更多“手艺人”变身“守艺人”。
江苏非遗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项,数量居全国第一。守护好非遗的丰厚家底,意味着要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和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在非遗资源上,江苏组织沿大运河、长江等非遗资源专项调查,编制《江苏省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建立大运河(江苏段)非遗项目名录;健全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新增评定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494项,组织认定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419家。
在非遗人才的梳理层面,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对具有独特价值的项目和高龄传承人做好全面记录,目前已完成14位国家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同时,利用江苏智慧文旅平台非遗资源数据库录入8756个省市县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信息。
从历史中走来的非遗,经代代相传才保留下璀璨文明的光辉,“传承”是非遗跨越古今而向新发展的必经之路。为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江苏依托科教资源,在南大、南师大、盐城工学院等高校开展100余名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支持77所省属高职院校开设203门非遗类课程。2024年,全省共招收相关专业学生258名,此外还持续实施非遗研培计划、名师带徒计划, 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主题展以及江苏-坦桑尼亚文旅推介交流会,为青年传承人提供更加丰富的培训交流机会、表演展示平台和市场对接渠道。
现代社会快速变迁,讲究“慢工出细活”的非遗也面临后继乏人的挑战。为吸引更多青年学习传统技艺,增强非遗传承人的信心,江苏健全非遗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研究完善省级传承人评估标准,优化对传承人的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并提高对传徒授艺、宣传传播等方面的评估权重。此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真金白银支持非遗发展:2024年度省级非遗保护资金由去年的1070万元增加到近2000万元,一般项目和传承人的补助经费比上年增长近3倍。
水韵江苏,文脉悠长。接下来,江苏还将围绕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制度建设、激发非遗保护传承活力、推动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和拓展非遗传播方式路径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深厚文化融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