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渐远初夏来,人间最美五月天。今年的“五一”假期,着实让扬州又火了一把!扬州秀美的景致、精彩的活动、优质的服务,吸引各地游客争相打卡。
5月1日
瘦西湖白天入园人数达8.7万人次
个园游客突破3万人次
何园突破2.2万人次
大明寺、茱萸湾均突破2万人次
……
携程发布的“五一”出游报告显示
“五一”假期,瘦西湖上榜
“江苏热门景区TOP1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近年来,扬州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倾心书写文旅融合大文章。
● 制定《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扬州段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把运河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相统一
● 以春季“游园、看花”,夏季“亲子、亲水”,秋季“赏叶、办会”,冬季“美食、养生”为主题,打造“千年运河·水韵扬州”旅游品牌,实现“四季旺游”
● 持续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
01
运河+旅游
一水连南北,文脉贯古今。
大运河,
这条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
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天的扬州,
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
以文塑旅,
构建世界级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让母亲河容光焕发。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是扬州在致力“古运河重生”进程中,奏响的文旅融合交相辉映、诗与远方琴瑟和鸣的生动乐章。
明月映三湾,绿水绕芳甸。
2021年6月16日,
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
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
巨轮造型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大运河国家公园
三湾核心展示园
解缆起锚、扬帆远航。
翻看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热度居高不下,
是当之无愧的
扬州地标景点“新网红”。
大运河博物馆的炙手可热不仅归因于炫目的数字技术,更在于它对于运河文化的深度阐释与沉浸式体验,通过展览呈现运河前世今生、水工智慧、文化艺术、市井生活等。建成开放以来,超百万人次进馆参观,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同样以“运河”命名的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也好戏连台,扬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城市风光在舞台再现。不仅满足了扬州市民高层次的文化艺术需求,更成为展示运河文化活力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民族舞剧《朱自清》
大型舞剧《金陵十三钗》
话剧《人世间》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大型话剧《共产党宣言》
舞蹈诗剧《大运扬州——琴鹤同鸣》
……
在运河大剧院精彩上演
运河大剧院始终致力引进好剧、热剧,为扬州市民及游客带来文化饕餮大餐。一部部精品剧目,不仅是提升市民欣赏品位,更是提升剧院品质的关键性因素。
今年,运河大剧院将持续引进和推出精彩演出,预计全年完成300多场演出和活动,实现“歌、乐、舞、剧、戏”五大板块的全覆盖,通过年度爆款、季度大戏、月度亮点的串连,在中国剧院行业唱响扬州声音,展现扬州影响力。
剧院之“大”,
不仅在于大气磅礴的建筑外观,
更重要的是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月18日,运河大剧院推出“京华明月艺市”系列活动,打造四大主题空间,通过特色剧场和演艺新空间丰富剧院全年演出内容,营造周周热闹、每天精彩的浓烈文艺氛围,点亮运河文化地标,擦亮扬州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此外,
基于运河文化打造的
78环岛旅游大道、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等
生态休闲空间;
大运河非遗文化园等
文化展示空间;
带领着市民、游客走近运河、
感知运河文化的魅力。
品读“让古运河重生”的内涵,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为此,扬州突出以旅彰文,让流动的大运河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02
非遗+旅游
5月2日,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聚焦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淮扬菜烹饪技艺、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等扬州非遗。
5月5日,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再次聚焦扬州非遗,以《文旅融合新看点·扬州瘦西湖——非遗+文旅 让遗产活起来》为题深度关注扬州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成果,让全国观众感受扬州传统非遗的活态魅力。
截至目前,
扬州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项
(古琴艺术、雕版印刷技艺、
剪纸和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国家级20项、省级62项、
市级231项。
目前,
扬州市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
在全省排名前列。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进景区工作,列为全年重点目标任务。目前,我市文旅场所共进驻非遗项目100多项,2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常态化开展非遗展示活动。
瘦西湖
目前进驻瘦西湖风景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达50多个,为了营造全方位、沉浸式的非遗体验,瘦西湖风景区陆续打造了扬派盆景博物馆、三把刀非遗集聚区、非遗小剧场等非遗展示教学体验场所,并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开展非遗展示,同时汇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非遗童乐汇、非遗主题月以及互动研学游和创新化的师带徒工程也已成为瘦西湖风景区常态化项目。
东关街、三湾景区
在东关街、三湾景区等地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重塑谢馥春、戴春林等非遗老字号,形成旅游服务、非遗体验、生活居住的多重融合业态。
盂城驿
在高邮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邮驿博物馆、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展示馆等,还增添了临泽高跷、高邮民歌等传统民俗互动。
水上巴士
穿插设置扬州民歌、古琴艺术、雕版印刷等非遗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水上游览体验场景。
此外,扬州全市共有40余家小剧场,分布在景区、社区、剧院、公共文化馆等场所,演出类型涉及综合演艺、地方戏曲、曲艺书场、儿童剧、茶道表演等。在这些小剧场,扬州木偶、扬剧、扬州曲艺、扬州民歌等地方特色文艺展演,好戏连连。
伴随着一系列
“可观、可游、可玩”的
非遗特色体验活动精彩亮相,
“好地方”扬州
掀起了“非遗+旅游”的热潮。
03
古城+旅游
古城是扬州城市的“母体”、文化的源流和市民精神的家园。
40年前,扬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开启了一场可持续保护古城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扬州统筹运河文旅融合与古城保护更新,探索一条水城相融的新路子,让古城、古运河氤氲烟火气、彰显文艺范。
北护城河
是扬州古城保护的“新战场”。
4月19日,扬州文旅新地标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阁内收藏《四库全书》,扬州再现“书阁合一”胜景。
在冶春园,亭台楼阁,四季花开,一幅崭新的“冶春十二景”图卷,正在徐徐展开。
……
而与之相连的小秦淮河,经过两年的综合整治,文史古籍中繁华的“小秦淮”得以重现,在留住人间烟火气的同时,也塑造了古城新形象。
小秦淮河和北护城河的改造更新只是扬州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一个缩影。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整体保护,把全面保护古城上升为扬州“城市意志”。
在此方面,
扬州已经涌现出一批亮眼作品。
双东历史文化街区
扬州率先实施的古城改造与复兴项目。在搬迁部分原住民,修缮数十所历史文化遗存后,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引入生活休闲、旅游体验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应有尽有。短短数年,东关街获评“中国十大历史名街”,成为声名远扬的文化旅游胜地。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依托盐商文化和会馆遗址,定位美食休闲,百十家各类餐饮企业在此集聚,成为“世界美食之都”的展示窗口。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
全长700多米,是扬州唐代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近年来,围绕“小地块、微更新、渐进式、重文旅、可持续”的思路,吸引了众多非遗工作室为主体的文旅商户在此聚集。
皮市街
在政府服务和引导的基础上,由原住民和创业者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文化街区。本着既能改善老城区交通,又能彰显古城老街特色的原则,多方投资拓宽道路、配套公共设施,并对沿线古城老街风貌进行系统修缮和保护。
站在古城向未来
扬州实施古城文旅提质工程
全面塑造古城“拥抱后浪”的
年轻态文旅形象
04
美食+旅游
大运河的文化交流,
铸就了闻名遐迩的淮扬菜,
四方来客竞相来“好地方”
品尝“好味道”。
普通食材也能鲜天下,千百年来,淮扬菜经久不衰的秘诀就在于“创新”二字。宝应荷藕节、高邮双黄蛋节、邵伯龙虾美食节、沿湖渔文化美食节、万福渔鲜美食节……扬州把多滋多味的运河美食做到极致,成为全域旅游的“推进器”。
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来扬州旅游怎么能不下一次馆子呢?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美食的代表首推早茶。寻觅一家茶社,翡翠烧卖、灌汤蒸饺、千层油糕、三丁包、豆沙包、烫干丝、阳春面再加上一杯香茗相伴,惬意而舒适。
今年“五一”假期,
不少游客专门来扬打卡美食,
扬州餐饮行业
从早茶开始就人气爆棚,
家家包厢客满。
全市23家重点监测的餐饮门店
实现营业额3328万元,
同比增长82.6%;
客流量28万多人次,
同比增长77.4%。
扬州包子、盐水鹅、
大麒麟阁茶食、高邮咸鸭蛋、
高邮阳春面酱油、高邮董糖、
可可狐巧克力、宝应藕粉、
魁龙珠茶叶、绿杨春茶叶等
扬州伴手礼也成了热门。
5月25日-5月31日
2023中国第五届中国早茶文化节
暨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
将在迎宾馆、趣园、
冶春、富春、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体验馆举办
来自全国早茶(早餐)
代表性城市的
宾朋将齐聚扬州
开启一场关于
早茶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扬州是一座你来了不想走、
走了还想来的城市。
叠加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扬州,
在打造文化繁荣、
文旅共兴的“好地方”进程中,
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绽放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