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美籍华人鲁照宁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史料文物2300件(套)
来源:南报网   2023-05-08 11:27:00

“只要生命不停止,搜寻捐赠就不会停止”

鲁照宁近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瑜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瑜

“我来到这儿,是回家的感觉。”

今年“五一”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了一位“老朋友”——美籍华人鲁照宁。和以往的每一次“回家”一样,他的行李箱里只有一两件随身衣物,里面大部分空间放着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文物和史料。这次回到纪念馆,鲁照宁带来了98件(套)自己在海外搜寻购买的文物史料,至此,他已16次向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2300余件(套)。

在“回家”的短暂停留时间里,鲁照宁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第一次来馆里参观,我感觉天地都在颤抖”

军绿色半旧工装衬衫,运动鞋,鲁照宁的衣着非常朴素。他的头发理得很短,间杂白发,圆脸,笑容和煦。

“我刚坐地铁过来,假期游客多,我好不容易才在南京南站附近找到一家旅店。”

寒暄过后,鲁照宁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1964年鲁照宁出生在南京。他家从曾祖辈开始,一大家子几十口都住在南京,是个大家庭。抗战爆发后,一些亲人为了躲避战乱去了北京、上海、重庆,还有些亲人去了海外。1980年5月,正在人民中学上初三的鲁照宁随全家搬到了美国纽约,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后进入纽约电力公司工作,现在是一位高级工程师。

“我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小时候只是偶尔从祖辈口中听说过抗战,对抗战历史和南京大屠杀惨案知之甚少。”鲁照宁说,他有阅读报纸的习惯,到美国后,每年的一些特殊节点,比如7月7日、9月18日等,华人报纸都会有关于中国抗战的报道,他从报纸上对抗战和南京1937年发生的惨案有了一些了解。

2000年,一本书的出现让鲁照宁第一次深刻接触到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这就是张纯如所著的《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阅读这本书时,书中那些南京的地名和鲁照宁关于家乡的记忆重叠起来,他深受触动,“第一次知道原来家乡曾有这样惨痛的历史。”

2003年,鲁照宁回南京探亲,一个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站在“万人坑”遗址旁边,看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些史料,鲁照宁说:“当时感觉我的天地都在颤抖,震惊、悲愤,更多的是心痛!”

回到美国,鲁照宁做出一个决定,要在海外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相关证据,要让这段人类浩劫的真相被更多人知晓。

2004年,鲁照宁第二次来到纪念馆,捐赠了几本书籍,有《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的英文版,以及一个日本人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

此后,鲁照宁的搜寻捐赠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很多关于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纪实、新闻报道中,有两张照片流传很广,一张是侵华日军占领中华门时的照片,一张是一颗中国男人的头颅被放在铁丝网上、嘴里还塞着一个烟头的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鲁照宁在海外购买并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说,鲁照宁捐赠的很多文物史料都是首次发现,非常珍贵,对于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实非常有帮助。

“我曾无数次在深夜号啕痛哭”

在海外搜证的过程非常艰难,19年,2300多件(套)文物史料,个中艰辛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我通过各种途径找寻1937—1938年的旧报纸,在网站上搜寻关键词,在二手购物网站上找寻别人出售的老物件。”鲁照宁说,所有的文物史料都是通过拍卖而来。为了有更多的资金支持自己这么做,他常年主动加班,以赚取更多加班费,等到深夜回到家,再一个人来到地下室,埋头在网络中找寻。

随着搜寻到的史料越来越多,每天深夜,鲁照宁都是一个人在地下室认真阅读这些文字,当那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一次次被他读到,他也一次次被深深刺痛。

采访中,讲到这一段时,鲁照宁突然情绪失控哭了起来。他说,他因为看到了这些文字,无数次在半夜里号啕痛哭,好多次都觉得自己深陷在望不见头的深巷。但越是痛苦,他就越想搜寻更多铁证,并且将搜寻目标从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史料文物扩大到中国抗战史料文物,捐赠的纪念馆也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家增加到国内的多家抗战类纪念馆。

起初,家人对他这样做非常反对。“当时我的孩子还小,我的父母极力反对,认为我应该多一些时间照顾家里。”鲁照宁说,当地的朋友以及华人圈里的一些人听说他的事,会说他“是个傻子”。

对于这些反对之言,鲁照宁默默承受,却从未想过放弃搜证,“有时候加班到很晚真的非常疲劳,但如果那一天在网上找到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我就立即兴奋起来,所有的疲劳感马上消失。”

很多文物史料要在网上竞拍,为了拍到手,鲁照宁常常用比别人高很多的价格确保拍到,半夜还要爬起床打开电脑看有没有拍到。曾经有一本1937年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杂志合订本,他一次出价就高于1000美元,第二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竞拍结果,看到自己拍到的那一刻,开心得像个孩子。

鲁照宁说,他从未计算过这些年购买文物史料花了多少钱,“如果计算金钱,那这件事就没办法进行下去。”

鲁照宁的收入在美国并不算低,而今天,他一家人还住在一套不大的房子里,欠着银行贷款。为了节省开支,房子的装修、维修全都是他自己动手,家里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仅满足基本需要。

“我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父母对鲁照宁从反对到支持,也是从一次他们全家回南京探亲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的。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鲁照宁受邀观礼。这让他感受到了至高的荣誉感。回到家后,他和父母分享了观礼的感受。

2017年12月,鲁照宁依旧回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这次,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父母。父母在参观纪念馆时透露,家里有亲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并在纪念馆“哭墙”上找到了亲人的名字:鲁葆寅。

鲁葆寅是鲁照宁的二爷爷、他父亲的二叔。侵华日军屠城时,鲁葆寅本来是躲在家里的阁楼,等到枪声停歇悄悄下楼来,没想到刚到楼下就被闯入家里的日军用刺刀刺死。

鲁照宁还有个小姑奶奶,即他祖父最小的妹妹,名叫鲁美音。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中,鲁美音是唯一一位女烈士。1940年,鲁美音是中国航空公司的一位空乘,当年10月29日服务于成都—昆明的航行中时,飞机被日军机枪扫射不得不紧急迫降。逃生过程中,她返回机舱救出一名婴儿,撤离时被日军机枪扫射,她将婴儿紧紧抱在怀中,婴儿得救,自己却中弹身亡,当时她已怀有身孕。

除了鲁葆寅和鲁美音,鲁照宁的大家族中还有4位亲人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死去,这些都是鲁照宁的父亲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向他转述的。

“原以为是国仇,原来竟也是家恨。”鲁照宁说,从那以后,父母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继续搜寻史料文物,只要身体允许,父母都会跟他一起回国参加捐赠。父亲还撰写了回忆录,用文字将家族史记录、传播,“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去这么做,有责任传播历史真相。”

鲁照宁曾接受过多家媒体的采访,每次面对记者,他都会重复一句话:“只要我的生命不停止,我的搜寻捐赠就不会停止,我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标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惨案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6604f576e4b04ffebdb5fcb3_副本.jpg
高速公路流量最高日预计为假期第一天(4月4日),将达362万—392万辆,普通国省道流量最高日预计为假期前一天(4月3日),预计为15150—16480辆。
14764c5b388456885de56deaf240acf1_副本.jpg
在马尔代夫的卡西度岛上,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巨大的叶片缓缓转动,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2024032808372787975576_副本.png
当前总部设在无锡的连锁餐饮企业达40多家、全国门店数超过6000家。
202403261955101711454110798_701_b_1920x1080_副本.jpg
专家介绍,“仙女虾”其实不是虾,是一种节肢动物,学名叫“枝额虫”,也叫丰年虫或者丰年虾。
微信截图_20240326111631.png
近日,一位来江苏邳州洽谈业务的印度小伙,不慎把钱包弄丢了。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10409443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