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湿地之都,水韵泗洪。7月10日-11日,“发现江苏·一起触摸非遗的脉动”活动走进宿迁泗洪,来自近20个国家的23位外籍友人汇聚于此,走进洪泽湖民俗博物馆、柳山湖文创市集、稻米文化馆,体验刻纸门花技艺、探寻千年酒文化,共同开启一段关于非遗的奇妙旅程。
活动首站,外籍友人们来到了洪泽湖民俗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的渔耕文化实物,生动展现了宿迁人民与水共生的生活方式。在博物馆中,他们近距离观察了古老的渔船模型,了解了传统的捕鱼工具,体验了洪泽湖渔鼓,深入了解了洪泽湖周边渔民的日常生活。来自智利的蔡和俊表示:“在我们国家,提起渔业最先想到的是出海捕鱼。没想到在没有大海的宿迁,古代的人民就发明出在河流里捕鱼的工具,我是第一次看到,感觉很新奇。”
洪泽湖渔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融合了渔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元素,被誉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许多外籍友人见到薄如纸扇的渔鼓,惊叹不已,纷纷要求非遗传承人张仁高现场示范一段。来自尼日利亚的摩西听完张仁宝的鼓点后,立刻完整复刻了一遍。“这让我想起了非洲的鼓点韵律,人类的音乐性是可以跨越民族和文化相通的。”摩西说。
刻纸门花作为宿迁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细的刀工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在刻纸门花传承基地,外籍友人亲身体验了一次非遗刻纸艺术。在泗洪刻纸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们尝试用刀片在红纸上刻画出简单的图案。来自日本的内田大翔是第一位完成整幅作品的外籍友人,他的速度与完成度让在场的指导老师们连连赞叹,不由得追问内田是否学过雕刻。原来内田是一位手工达人,爱好美术。“虽然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刻纸,但是在文化方面,日本有不少跟中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内田说。
稻米文化馆位于泗洪县石集乡,外观呈米斗型,寓意“天下粮仓”,这里收藏着关于稻米的故事。外籍友人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穿梭于一个个展厅,深入了解了稻米的起源、种植方式、加工技艺等。见证了稻米从育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为餐桌上的美食的全过程。智利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行政主管埃尔弗里达女士在参观后,感慨地说:“我曾经有幸访问过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可以说江苏一直在给我带来惊喜。泗洪深厚的农耕文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双沟大曲同样是泗洪的一张文化名片,其所在地双沟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的起源地”。在酒厂内,外籍友人们沿着酿酒车间,闻香识味,学习了白酒调制,醇厚的酒香,让每个人都沉醉其中。来自法国的柔思羽告诉记者,她的爸爸非常喜欢红酒,“我尝试过很多种葡萄酒,但是在宿迁,我第一次品尝到了白酒,我会把这种体验分享给我的家人。”
两天的“发现江苏”宿迁之旅,外籍友人不仅体验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深刻感受到了宿迁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温度。在过去的十年里,摩西走访过中国的许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泗洪也不例外。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支柱,泗洪的渔耕文化和稻米文化让人印象深刻。”活动结束后,外籍友人们纷纷表示,会将这段难忘的经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江苏,了解宿迁。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冯晓丹 王晶枫 图片来源:强国拍客 方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