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场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2024-09-27 17:51:00

9月27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场。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厅长围绕“推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介绍,并回答记者问。

胡竹: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场,围绕“推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进行发布。

我们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和杨厅长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副厅长李川,副厅长钱宁。

下面我们先请杨志纯厅长介绍情况。

杨志纯:

谢谢主持人。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各位媒体记者长期以来给予江苏文旅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苏外揽自然风光之秀,内得历史人文之胜,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旅游目的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文化和旅游新机构组建以来,我们融汇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实践,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文旅新答卷。

一是艺术创作生产形成“江苏现象”。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内在要求。我们提出并落实对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规律、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三个尊重”,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苏剧《国鼎魂》、锡剧《烛光在前》等剧目连续获得全国文华大奖。我们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成遍布街头巷尾的小剧场1156座,成为主客共享的“文化客厅”。我们面向全国构建“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品牌体系,创作推出大型美术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特别是创新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被誉为有史以来国内348个戏曲剧种集中交流演出、活态展现的首创之举。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开“江苏实践”。江苏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世界非遗项目11项、全国第一。我们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累计有22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淮安城市考古、兴化草堰港遗址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我们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博物知旅”“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等活动,推动非遗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我们依托全省361家备案博物馆、26家一级博物馆,展示传播文明、发挥教育功能,去年接待观众超1.12亿人次、保持全国首位。

三是文旅产业发展凸显“江苏特色”。我们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和重大载体建设计划,“十四五”以来发布文旅重点项目285个,全省创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南京、苏州入选首批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适应疫后文旅市场发展新趋势,出台促进全面复苏“江苏文旅十五条”、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苏八条”等政策举措,策划举办贯穿全年的文旅消费推广季,创新推出“乡旅E贷”“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联合金融机构为525个文旅项目授信805亿元。全省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6家、旅游休闲街区9家,均居全国第一。在政策引导和消费促进综合效应下,江苏文旅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去年接待境内外游客9.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8.6%和1.7%;文旅消费总额5366亿元,占全国的9.74%,占比全国第一。

四是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探索“江苏路径”。文旅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有文旅资源单体118万余个,其中自然资源景观占19%、人文资源景观占81%,这是江苏区别于其他省份的最大特色。我们聚焦江苏“水+文化”鲜明特质,发挥江河湖海资源禀赋优势,展开“两廊两带两区”建设,致力打造运河“美丽中轴”、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最精彩一段、“生态绿+海洋蓝”滨海美丽风光带、“太湖美”“美丽清纯洪泽湖”文旅魅力湖区。全省现有5A级旅游景区2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家,均居全国第一。我们利用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黄海湿地、兴化垛田、昆曲、苏绣等“最江苏”文化符号,向世界讲好“水韵江苏”故事。同时,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新标识,在央视和重要高铁站的旅游广告综合曝光超110亿人次,联合推出《游遍江苏》《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建好用好全球传播中心,推动“水韵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五是文旅融合发展打响“江苏品牌”。我们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培育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省创成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单位3家,无锡拈花湾、苏州“拙政问雅”、扬州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连云港“大圣故里”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淮剧小镇”“只此周庄”“彭城风华”等受到游客青睐。以融合理念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成功举办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升格举办长江文化节,策划推出“运河百景”“长江百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三年来吸引游客超千万,成为江苏新的“闪亮名片”。同时,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6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家,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等成为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示范项目。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总书记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更加自觉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第一,聚焦繁荣发展艺术创作,优化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进一步放大艺术创作“江苏现象”。优化服务机制,打造全生命周期支持的艺术创作生产体系,搭建更多优质艺术作品、优秀艺术人才展示交流平台。优化引导机制,创新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和江苏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机制,引导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开拓演出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化组织机制,持续办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展、小剧场演出季等品牌活动,努力形成艺术精品和文化环境相互生成的生动情景。

第二,聚焦文化为民惠民,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下沉、文化资源下移,努力实现优质文化资源均衡可及。创新举办“家门口看大展”活动,组织举办文物精品展全省行和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基层巡展,引导头部文博场馆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打造“无边界博物馆”,推出更多沉浸式互动性“逛展”新体验。提升办好“家门口赏好戏”活动,创新“送戏下乡”方式方法,建立省级优秀剧目库,组织省级以上获奖剧目以及广受欢迎的新创剧目下基层演出,推动小剧场建设提质增效,让“文化大餐”更接地气。深化开展“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利用非遗工坊、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场所等,深入开展非遗在社区、进乡村活动,促进优质非遗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

第三,聚焦彰显文明价值时代价值,健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机制。始终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更加有效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健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机制,组织开展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盘库建档行动,协同推进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保护,推动文化遗产统一监管。统筹推进非遗研究、保护、传承、传播,不仅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在心里传承好。健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挖掘阐释机制,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用更多有影响的考古重大成果实证“何以江苏”。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让博物馆更有“看头”。健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高质量建设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深化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打造更多“留人见物有生活”的非遗体验空间和特色景区、历史文化街区,让城市留下记忆、人们记住乡愁。

第四,聚焦扩大文旅消费服务,探索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有效机制。主动适应文旅消费新趋势新需求,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文化和科技融合协同创新机制,推出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巩固增强文旅市场回升向好态势。一方面,在提升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能力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域可游魅力新空间。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传统景点景区迭代升级,做强重点文旅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推出更多“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新型文化业态,丰富“文化+创意+科技”文旅新体验。另一方面,在政策引领和消费促进上下功夫。落细落实《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现有政策,研究出台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提升入境游便利化体验感等新的增量政策。持续办好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等促消费活动,加大文旅资源推介力度,进一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动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让文旅市场更加旺起来。

第五,聚焦强监管优服务,构建文旅领域治理长效机制。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让游客在江苏游得安心、游得放心、游得舒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黄牛”炒票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有效监管,维护好文旅市场秩序。做好优化服务文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热门景区和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夜游项目、增加弹性供给,缩短游客排队等候时间;引导热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交通无缝衔接,推出更多公共停车场(位),以富有温度、善待游客的服务,赢得良好形象和口碑。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胡竹:

谢谢杨厅长。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第一个问题,请右手边第一排靠中间过道这位记者提问。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

刚刚杨厅长介绍了江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的重要进展,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接下来我省在这方面还有什么样的举措?

杨志纯:

谢谢您的提问。江苏是文物大省,也是非遗大省。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体推进立法保护、政策保护、系统保护和试点保护,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三中全会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在文物保护方面,结合正在开展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盘库建档专项行动,完善博物馆藏品征集、登记、定级机制,建立起国有馆藏文物总目录。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建立起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并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管。健全“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保护前置机制,推动形成覆盖考古发现到展示利用全过程、远古到近现代全时段、地上地下全空间的文物大保护格局。在非遗保护方面,重点是开展国家级传统工艺项目存续状况评估调查和针对性保护,深化非遗记录工程,让非遗核心技艺永久留存。

二是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的要求,推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密切与公安、海关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力度。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坚持最小干预,防止过度修缮、过度开发,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是拓宽活态传承渠道路径。结合落实最近出台的《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引导博物馆推出更多优质文化创意产品、夜游项目,打造可移动的高品质数字展览、实物展览,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发展“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推广“新四军东进北上”“江南水乡•斗米尺布”“运载千秋”等首批10条文物主题游径、20条非遗精品旅游线路、10条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赋彩美好生活。谢谢!

中新社记者

疫情之后全国各地“文旅热”持续升温,请问我省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川: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去年以来,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新的引擎。应该说,江苏文旅市场恢复早于全国、好于全国,这主要得益于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出了政策“组合拳”。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组数据:今年1—8月,全省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共接待游客6.84亿人次、游客消费28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7%;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4202.4亿元,占全行业的25.8%、同比提高6.33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额的10.1%、保持全国第一;据统计部门核算,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9.6%。这说明,今年以来,我省文旅市场保持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我们提出,在全省经济挑大梁中,文旅消费不能缺席。下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政策创新引导消费。推动省委、省政府33条增量政策措施在文旅领域落细落实,重点是调剂安排1.6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扩大文旅消费服务,尽快落地支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夜游项目等政策措施。同时,抓紧研究出台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提升入境游便利化体验感等有针对性的新增量政策。

二是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联合出台景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景区度假区迭代升级、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推出更多富有“烟火气”“国潮风”“科技范”的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促进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自驾露营旅游、旅游民宿等发展提质,打造有影响力的演艺新空间和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人气火爆、消费旺盛。

三是以环境优化促进消费。坚持硬件软件齐抓,完善集散中心、房车营地、旅游停车、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实施文旅场所全龄友好服务提升工程,增加文旅场所游览体验感。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促进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发展,着力提升支付便利化,已在全省加装智能POS机3900多台,在256个重点文旅场所实现了外币兑换渠道全覆盖。年底前,我们还将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设立“水韵江苏”入境游客首站服务平台,为外籍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在线预约、手机卡预售、支付指南等一站式服务。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

刚才杨厅长在介绍中谈到了创新开展“家门口”系列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请问现在有什么进展?下一步如何实施?

钱钢:

谢谢您的提问。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水涨船高”,越来越需要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厅党组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全会部署,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创新开展“家门口”共享优质文化资源系列活动,包括“家门口看大展” “家门口赏好戏” “家门口享非遗”,目的是把丰富精彩的文化盛宴送到群众身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获得感。

关于“家门口看大展”。经过精心组织,以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头部文博场馆为主,策划推出为期10个月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将于今晚在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启动。这个大展实行“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打造了流动的“无边界博物馆”,可与老百姓“直接见面”。这样做,不仅放大了优质文化资源效应,也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问题。同时,在下个月,我们还将策划推出“江苏省美术馆典藏名家书画大展”,并在县区博物馆、美术馆进行巡展,让优质文化资源更接地气、惠及更多百姓。

关于“家门口赏好戏”。 近年来,我们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实施了“送戏下乡”“双千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省级“送戏下乡”范围扩大到全省718个乡镇,并建立了省级优秀剧目库,受到了基层欢迎。围绕进一步扩大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面,我们提出在“送戏下乡”的基础上,提升办好“家门口赏好戏”活动。在覆盖范围上,不仅仅是乡村,还要进社区、进景区、进小剧场、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送戏内容上,不仅仅是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到基层,还要组织开展名家名角优秀剧目基层巡演,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乐赏“好戏连台”。

关于“家门口享非遗”。从明年起,我们将在总结推广“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做法的基础上,遴选全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利用非遗工坊、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场所等体验空间,开展集中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打造非遗“流动课堂”“创意市集”,同时,推动优质非遗资源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进历史文化街区、进新型文化空间,更好走到群众身边、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

建设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意义重大,请介绍一下省文旅厅如何助力打造更多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成果,以更好地传承弘扬长江、大运河文化?

钱宁:

谢谢您的提问。长江和大运河在江苏交汇,共同构成“美丽江苏”的文化坐标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一体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在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高水平建成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作推出《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等已有标志性成果基础上,持续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注重统筹推进,赓续长江和大运河“千秋文脉”。我们继编制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个省级专项规划之后,目前正聚焦江河相汇、江海相融、江城相依、江湖相伴最大特色,组织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及3个专项规划。以长江和大运河沿线区域为重点,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阐释常州寺墩、兴化草堰港、张家港东山村、溧阳古县等一批长江下游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实证江苏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二是注重载体建设,打造长江和大运河“金色名片”。充分发挥我省江河交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出更多具有长江和大运河特色的休闲体验业态产品,培育更多彰显大江风范的城市度假品牌和承载运河千秋的遗产度假品牌,更好彰显“最精彩一段”的独特魅力。

三是注重融合发展,增添长江和大运河“美丽色彩”。长江和大运河沿线文旅资源富集,占到全省的95.7%。我们将放大沿线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集群效应和载体作用,丰富“运河百景”“长江百景”内容与展现形式,打造“大运河夜景游”“扬子江名城之旅”等运河、长江主题文化旅游线路精品,推动长江和大运河文化焕发时代新光彩。谢谢!

我苏网记者

我们知道,“水韵江苏”是我省近年来持续打造的文旅品牌,请问接下来围绕擦亮“水韵江苏”品牌,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李川: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厅立足江苏“水+文化”鲜明特质,策划打造了“水韵江苏”这个文旅品牌。我们通过拍摄制作系列宣传片,加大境内外推介力度,有机嵌入重大文旅活动,这个品牌越来越有影响力。

接下来,我们还要通过多渠道、多媒介持续进行宣传推介,多元展示“水韵江苏”独特魅力,让其成为美丽江苏的鲜明符号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江苏文化标识,吸引更多的人到江苏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结合谋划“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按照具象化、国际范、易传播的要求,深入研究“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建设的思路举措,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旅游目的地。

二是打造品牌矩阵。坚持以“水韵江苏”整体形象为统领,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建设“水韵江苏+”品牌集群。

三是丰富品牌内涵。抓住我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和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契机,推出更多大运河、长江、美食、非遗等富有浓厚水韵文化印记的旅游主题线路产品,让“水韵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四是提升品牌形象。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推出更多内容原创、直抵受众的“水韵江苏”爆款产品。建好用好全球传播中心、“3D云游•水韵江苏”线上平台,推动“水韵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科技对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想了解一下,省文旅厅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

钱宁:

谢谢您的提问。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建设,是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动文旅发展“上云用数赋智”,上线运行全量归集行业数据2.96亿条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并入选全国“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工程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大运河”等5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扩大数字技术文旅领域应用,打造更多文旅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是升级文化传承发展“新装备”。最近《黑神话:悟空》引爆关注,游戏里表情生动又充满独特东方韵味的天蓬元帅、亢金星君等系列角色,其面部捕捉技术就来自于江苏原力数字科技省级文旅重点实验室。我们将强化文旅标准引领,建设提升18家省级以上文旅重点实验室、15家文旅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等孵化器,推动形成一批引领性文旅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打通传统文旅场景升级“新脉络”。推动全息图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落地应用,丰富文化艺术表现形态,增强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质效,赋能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和智慧旅游提质增效。同时,开展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行动,打造更多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等新产品、新空间。

三是便利百姓旅游“新生活”。完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数据和功能,提升智慧信息发布、远程调度、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效能。挖掘文旅数据要素价值,推广苏州丝绸博物馆变丝绸纹样为“数据要素”等典型案例,让新型数据生产要素“添彩”现代生活。谢谢!

中国网记者

刚才杨厅长介绍中提到,江苏正着力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请问具体进展如何?接下来还将如何高质量推进这项工作?

杨志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江苏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我们在“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就是培育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让江苏全域宜乐宜游。

近年来,我们研究制定并推动落实相应的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涌现出南京幕燕滨江、吴江东太湖、无锡江南古运河、盐城黄海1号公路世遗路线、连云港连岛、宿迁洪泽湖湿地等“两廊两带两区”示范项目,“水韵江苏”生动图景正在绘就展开。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既是全省文旅发展的大布局,也是未来文旅发展的大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力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更好展现江苏的大江风范、运河风采、名湖风韵、滨海风情。突出三个关键词:

一是突出“世界级”,建设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依托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黄海湿地以及昆曲、云锦等世界遗产,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更多江河交汇、锦绣园林、滨海湿地、黄金海岸、海丝史迹、两汉风华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旅游吸引物。

二是突出“品牌化”,打造特色文旅标识。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江海文化、陆桥文化内涵,打响“千年运河”“万里长江”“八百里太湖”“万顷洪泽”具象品牌,塑造“缤纷百里”“生态百里”“蓝湾百里”滨海特色风貌,使之成为更有显示度的江苏文旅标识。

三是突出“一盘棋”,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把横贯东西、贯穿南北的“两廊两带两区”作为“金项链”,将散布全省各地的文旅资源“碧玉”串联起来,联动打造靓丽的“江苏名片”。谢谢!

胡竹:

谢谢杨厅长,谢谢其他3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标签:

责任编辑:冯晓丹

阅读推荐
1.jpg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501202110021737378602742_476_b_1280x720.jpg
过去一年,江苏省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
微信图片_20250117100222.jpg
希望这样美好的故事越来越多,让“读懂中国”成为一场双向奔赴。
67887097e4b093bd1a243369.jpg
1月15日,苏州昆山张浦镇举办“携手同行 共谱新篇”2025昆山德国工业园外资企业迎新春活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浓厚氛围。
1_imageslim.jpg
南京市总工会将通过建设“宁工享”职工食堂,重点打造“食堂+讲堂”,推动“知”“食”共享。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