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七个聚焦”之首,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今天的江苏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持续注入强劲动力。8月20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场在南京举行。锚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发展目标,江苏阔步向前。
汇聚发展合力,宏观经济调节机制持续健全
8月以来,312国道无锡锡沪路至锡虞立交段工程312XX12标主体工程拉开施工大幕,泰兴市2023年雨水污水管网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再获2000万元补助,从长江沿线高质量绿色融合发展到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再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全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设项目接连落地。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为有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江苏正不断健全完善经济运行感知分析机制,从适时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到不断完善政策组合,再到健全完善政策直达机制,以政策合力为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图片来源:无锡日报
“截至目前,江苏已有超过200个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也将于近期上报国家。”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季鸣介绍,江苏以项目建设为牵引,现已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未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14支规模506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全面运营。
除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是江苏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推进行动“落地有声”:截至7月底,在设备更新方面,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19.2万台(套);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210部,完成老旧电梯安全评估5320台,更新电梯(含整机及零部件)1998余台;报废更新农机2.4万台(套),带动农机设备投资23.7亿元;更新供水、供热、供气管网1291公里;更新教育设备3.6万台(套)和重点医疗设备765台(套)。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全省组织开展“苏新消费”系列活动,回收废旧汽车16.3万辆、家电260万台。回收循环利用方面,形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万余个、分拣中心近300个、集散交易市场10个。标准提升方面,完成节能、技术、安全相关标准修订122个。
随着“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的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将持续释放。与此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有利于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不断恢复。2024年,江苏“民营经济20条”等政策效应加速显现,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2%,占比达67.3%、位居全国第一。
“我们创新设立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首批200个入库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48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39亿元。”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沈剑荣表示,针对民营经济系列政策存在的薄弱环节,江苏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快实现全省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质”提“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是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江苏紧扣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梯度联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10+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探索开展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制造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争取更多集群进入国家队。与此同时,全省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创新两业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培育创建一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省级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
“为突出创新策源,江苏实施科技创新‘5个100’行动,围绕46个技术方向部署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聚焦类人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推动前沿技术应用及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鄂有阳介绍,江苏还将发布年度未来产业高成长性企业名单,推进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成产品、生成企业、形成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创蓝”和“生态绿”的碰撞共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化综合利用,大力倡导绿色节俭生活方式。
季鸣表示,江苏围绕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的政策体系,同时制定低碳导向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举措,形成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市场化碳减排、ESG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为绿色转型提供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江苏还在打造一站式的全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全链条推动我省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建设、核算、标识认证和应用场景开发,助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新质生产力。”
畅通“双循环”,共谱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身处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叠加战略中的江苏,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前沿阵地。如何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是江苏所肩负的使命。
近年来,江苏着力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化实化“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引导各地走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路子,不断丰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新型城镇化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2023年,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近9个百分点,“以人为本”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全省21个县(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25个县(市)上榜“2024年中国百强县”名单,上榜数位居全国第一,“以都市圈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明显优化。“下一步,江苏将继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力,夯实城镇化产业基础和人口支撑,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沈剑荣说。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已建立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接续出台重点工作和年度任务清单,修订招标投标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门联合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2023年全省梳理政策文件15.4万份,修订、废止276份。”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耿瑛以“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概括江苏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举措,“江苏将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加强与国家制度规则相衔接,紧扣核心环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同时大力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工作,打破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畅通“双循环”,做强“大市场”,锚定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这一目标,江苏步履铿锵。
“目前,全省中欧(亚)班列已开行线路24条,覆盖欧亚26个国家近80个站点,今年前7个月开行1480列,同比增长14.7%。”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王荣飞介绍,江苏将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吸引更多共建国家企业来江苏投资、参与中国大市场,推动更多江苏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我们努力把合作园区打造为对接国际规则、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打造合作亮点,持续讲好江苏故事。”
让视野在更大范围内延展,“一带一路”交汇点与世界双向奔赴的同时,自贸试验区改革浪潮奔涌向前,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建设助力产品“破浪出海”,“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让各类经营主体大有可为……开放潮头的江苏,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柏丽娟 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