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兄弟,谁也离不开谁。”11月30日,《梅兰芳·当年梅郎》作为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闭幕大戏在江苏大剧院精彩上演,昆剧舞台上演绎京剧名家故事,这一特殊的“牵手”也为此次京昆盛会画上句号。该剧以1956年梅兰芳返乡泰州之行为切入点,将携子返乡、祭祖、演出等现实事件与初次登台的回忆相互交织,双线并行,在剧情的前后照应中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梅兰芳·当年梅郎》剧照
作为江苏省昆剧院近三十年来首度创排的昆曲现代戏,该剧并未聚焦于梅兰芳先生成名后的辉煌,而是着墨于梅兰芳先生年方20时闯荡上海滩的经历。“《穆柯寨》这部戏是他的祖父曾在老佛爷面前唱砸过的戏,将这部戏作为压台戏码,对梅兰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剧中梅兰芳扮演者施夏明说。全剧通过讲述梅兰芳面对争议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故事,揭示了该剧的题旨:“难走的路,我走;别人不去的地方,我去”。施夏明认为,梅兰芳先生温润如玉,有着少年不服输的精神,值得很多年轻人学习。
《梅兰芳·当年梅郎》剧照
在《梅兰芳·当年梅郎》中,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全剧采取“戏中戏”的方式,通过京剧和昆曲的创造性融合来讲故事。“在台上要饰演梅先生,自然绕不开京剧。虽然他小时候也有扎实的昆曲基础,但他的本行当还是京剧。京剧和昆曲的‘范儿’完全不一样,二者的声腔发声方法也完全不同,演出时要格外注意唱腔的处理。”昆曲的声腔是细腻婉转的,京剧的唱腔要求嗓音通透明亮,为了让自己更贴近梅先生,施夏明特意向江苏省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梅派弟子陈旭慧老师学习梅派唱段,刻苦训练,以更好地呈现梅兰芳的艺术魅力。
《梅兰芳·当年梅郎》剧照
由于该戏是昆曲现代性,穿的不是水袖长衫,画的不是浓艳的红白妆,演员在处理时要有偏向现代生活的程式化表达,举手投足间,台词、唱念都要用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和语汇去重新塑造,还要贴近梅兰芳先生的人物基本气质,这都对主创团队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能让这部戏有更好的演出效果,省昆邀请著名昆曲艺术表演家石小梅、胡锦梅担任艺术指导,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演员们的用心体悟下,共同呈现这部首开先例的现代昆剧。
颁奖仪式
闭幕式现场,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京昆艺术紫金奖”和京昆青年演员“紫金·新人奖”也新鲜出炉。据了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等剧目获“优秀剧目奖”、施夏明等人获“优秀表演奖”、罗周等人获“优秀编剧奖”、陈霖苍等人获“优秀导演奖”、朱绍玉等人获“优秀音乐(唱腔)奖”、任思远等人获“优秀舞美奖”,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张少良等人获京昆青年演员“紫金·新人奖”。
两大奖项具体名单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周永金
摄影:郜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