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月26日,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随着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宣布,重大项目建设花开全省。其中,在南京市建邺区的土地上,就有10朵“金花”同时绽放——总投资达87.69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打响了建邺区今年大项目建设的“第一枪”。
建邺区发改委主任吴非在河西·建邺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强调,要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便利条件、化解实际困难,保障各个项目“无障碍”推进。这足以可见建邺区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视。
牵牢项目“牛鼻子”,跑出发展“加速度”
重大项目建设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投资增长的“领头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抓住了重大项目,就牵牢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而对建邺区来说,重视重大项目的建设还因为建邺区作为新城新区,其近几年的发展重点已经从开发建设向发展产业转变,而重大项目建设正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事实上,建邺区近几年以大项目为引领,积极调结构、促转型的做法,已经带来了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韧性明显增强。在2020年面临前所未有的大战大考情况下,建邺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4%左右;7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200亿元,省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进度位居全市第三,交出了收官“十三五”、夺取“双胜利”的建邺答卷。
而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建邺区又将如何开好局、起好步?答案是继续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南京市建邺区委书记李晖表示,今年建邺区将落实“产业质效提升年”部署,做好强链补链文章,全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72个、总投资1420亿元。其中,新开工重大项目为21个,总投资343.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9亿元。
除了此次集中开工的建邺低碳生态产业园项目、建邺科技金融中心项目、明基健康产业园项目、AMC博物馆群项目等10个重大项目外,二季度和三季度还将新开工嘉华国际中心、迎宾数字生活馆、NVIDIA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综合产业平台、虹苑新寓片区城市更新等11个重大项目。
瞄准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从一个地区的项目选择上即可窥见该地区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记者注意到,建邺区此次集中开工的10个重点项目包含4个创新载体项目、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民生项目,涵盖了科技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态环保、人文教育等多个价值链中高端产业领域,充分展现河西·建邺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额达30亿元的建邺科技金融中心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建邺区又从传统金融向新金融迈出了一步。据介绍,该项目将成为建邺区建设“东部重要金融中心”的载体支撑,通过建设科技金融总部基地,集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这也是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总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
“东部重要金融中心”是河西建邺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战略定位。
纵观“十三五”时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的定位成为引领建邺区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今,建邺区已成为最能代表南京市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城市客厅”。而在2020年1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聚焦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河西新城最新明确的定位,这也让建邺区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进入2021年,建邺申报市委支持板块一件大事就是建设东部重要金融中心。今年建邺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破题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将引进金融类机构不少于350家。此次开工的科技金融中心项目形成后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必将推动建邺区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新金融生态体系。
聚焦低碳智能,展示“城市客厅”新面貌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因此,建邺区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也拿出了“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全区重大项目。
以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来看,既涵盖了建邺区主导产业,如科技金融、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碳出行等,也涉及城市功能的提升,如食品药品的检测、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以及人文教育等公共配套。在集聚优势产业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提升城市的内涵品质。
与此同时,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布局全面,牵头单位也很广泛,涵盖建邺高新区、生态科技岛、江东商贸区、建邺区国资集团和新城房产集团等多个责任主体,充分体现了全区上下在全域规划部署、全力统筹推进、狠抓项目节点上充满闯劲、激发创劲、铆足干劲。也契合了建邺区“更新北中、运营南岛、岛城协同”的规划思路。
特别是在岛城协同发展方面,建邺区不仅将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放在生态科技岛举行,同时,在集中开工的10个项目中有5个就分布在江心洲,分别为建邺低碳生态产业园项目、香港英达全球数字交通科教研发中心项目、建邺区江心洲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河道水环境整治项目以及国恒安全、职业卫生与环境研发中心项目,均符合生态科技岛生态低碳出行、人工智能的产业布局。
其中,低碳生态产业园项目将重点聚焦节能环保产业链,做好零碳技术研发,包括水环境的处理、人工智能的产业研究等。项目形成以后,将对生态科技岛打造环保智慧交通出行系统起到非常大的带动和产业集聚效果,助力江心洲打造“未来出行智慧岛”。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春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