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也传来好消息。他们自主研发的“双光子显微镜”登上中国空间站,成功获取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这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
外形看上去和打印机类似,大小也差不多,这就是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强三维层析能力、大成像深度、在体无创无标记的特点,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检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去年11月12日,双光子显微镜搭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运抵中国空间站,工作状态良好,在轨验证实验取得成功。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副院长赵婷介绍:“把双光子显微镜送到太空上的一个壮举,是我们国内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创的。这个显微镜能够在体实时监测航天员的健康状况。”
传统的双光子显微镜整机系统庞大,不能满足在轨实验仪器设备对可靠性、体积、重量、抗冲击和振动性能等的苛刻要求。
此前,国际上还未能实现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空间站上的在轨运行与应用。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这也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赵婷表示:“最难的是因为别人没有做过,我们需要应对空间站,包括‘上天’过程中非常严格的环境测试区改造这个设备,而且测试条件是随时随着载人航天的项目要求去进行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