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推荐阅读
引入“超级外援” 重塑人体健康!“人类菌脉会客厅”来了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2023-03-17 16:42:00
国内首个专门介绍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的展厅在南京落成。

人的全身布满约1万种细菌,总数超过40万亿个,如此庞大数量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肠道中,调节着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功能。今天(3月17日),国内首个专门介绍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的展厅——“人类菌脉会客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落成,帮助公众了解细菌等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人类菌脉”是什么?

菌脉和血脉,道理相似。据介绍,婴儿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从母亲的产道和皮肤,获得至关重要的微生物“种子”。之后,母亲的乳汁,大自然的泥土,继续向孩子不断地传递着更多的 “种子”,这些“种子”在孩子的皮肤、口腔、肠道等地方,安家落户,代代相传,这被称为“菌脉相传”。

在人的全身,里里外外布满了细菌,约有1万种,40万亿个,数量之大,超过人体自身的细胞数目。这些细菌主要分布在大肠,一个个细菌就像一座座加工厂,分解人体摄入的食物成分,生成能量、维生素和小分子物质,再通过弯弯绕绕的肠道,调节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所以,肠道被称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还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

重识细菌

一提到细菌,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生病。其实,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它。人的消化道内细菌数量巨大,不停地加工着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当肠道菌群受到损害时,身体就会随之出各种状况,如急性的腹泻、腹痛、感染等。

“细菌会对我们吃下的营养物质进行深度加工,产生更多的能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主任张发明教授介绍说,同样的一碗饭,肠道情况不同的人来吃,吸收的能量可能有很大差别。“我们常说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在这两点之外,不同的肠道菌群状况对消化吸收的影响,也不应该被忽视。”

肠道菌群的“影响力”远在肠道之外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顾民表示,最新研究表明,自闭症、代谢综合征、过敏等也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

国外有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肠道不健康,有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在治疗改善他们的肠道菌群时,患者的精神和行为也出现了好转。因此,通过菌群移植重建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菌群移植:引入“外援”

菌群移植就是把健康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生病的患者体内。优化肠道菌群、重建新的肠道微生态、帮助人体形成强大的免疫系统屏障,达到对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肠道菌群移植也被称为“粪便移植”或“肠微生态移植”。不要小看肠道菌群移植,它小到可以改变身体健康状态,大到或许可以拯救生命。

在南医大二附院,有着江苏最早建立起来的粪菌库。从全国慕名而来的,大多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顽固性便秘、化疗所导致的肠炎等疾病的患者。

“菌群移植的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不亚于器官移植。”张发明教授强调,粪菌来源于严格筛选的志愿者,志愿者有年龄限制,平时饮食不能大鱼大肉、生活作息规律、心理健康、身体各个指标都要非常好,更不能有传染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健康的志愿者捐献的粪便,将会通过传递窗送入高级别净化实验室,经过自动化的分离、洗涤等相关流程制备出淡黄色无味的液体——粪菌来,随后通过胶囊、胃镜或是用细管子经肛门送入患者的肠道中。而今的洗涤菌群移植技术,是粪菌移植技术的全新发展。

标签:细菌;展厅

责任编辑:王晶枫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