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2024“中国南京周”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4-12-06 15:35:00

继在巴黎卢浮宫举办“锦绣文都 与世界共经纬”主题艺术展览,2024“中国南京周”时隔一个月再次走进法国,当地时间12月4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建筑、古迹和城市化》展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正式拉开帷幕。

展览主要呈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项目《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最新出版《建筑、古迹和城市化》卷的重要篇章,以丝绸之路沿线的建筑、古迹、城市设计和建设等为线索,通过图文展现了丝绸之路不同文明在数个世纪里的文化和技术交流。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贸易路线,还是文化、科学和艺术交流的载体,塑造了我们的现代文化和社会。丝绸之路的共同遗产告诉我们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身份和社会的相互关联性。(本卷书)不仅展示了丝绸之路的美丽,更让我们以多种方式看待人类的创造,了解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有多么相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与南京合作多年,这次合作不只是记录历史,更是要让大家意识到,人类不是单独的个体,应当共同协作。我希望与南京的合作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内容研究,更要在建立和平与可持续对话平台上加强链接。”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杨新育表示,“在这部出版物中,我们看见了文明演进以及各民族对和平与繁荣梦想的共同追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遗产保护与国际合作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汪晓燕在开幕致辞中介绍,2022年,南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合作,启动联合编撰《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建筑、古迹和城市化》,来自世界各地建筑和古迹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追溯丝绸之路沿线建筑交流的历史和地理印记。当前南京正在持续深入实施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工程,全面推动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等工作,在扩大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提升对遗产地的保护意识,有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与相互理解。

南京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在展览中以古今面貌展现了在对外文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作为唯一位于长江以南的中国古都,南京近江靠海,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继承了从秦朝到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南京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联系从零星活动演变为持续稳定的关系;如今的南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通过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南京和平论坛、长江文化南京论坛等活动,为推动和平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是在交流中产生的,南京保存的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交流的产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和平信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认为,南京对于和平生生不息的追求,不仅带动了城市全方位建设,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的愿景。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工作的国际机构代表、专家学者、智库代表等在开幕当天观看了展览。“展览非常有趣!我之前对丝绸之路只有大概的了解,但是今天我进一步学习了丝路的知识,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位教科文总部工作人员表示。

通讯员 褚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周哲

标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南京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